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学生姓名:李思琪专业:小学教育指导教师:刘宗南2015年7月5日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1.万千家长关心的热门话题课外辅导是全世界万千家长关心的热门话题在韩国,2003年韩国教育发院统计数字显示,72.6%的韩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韩国家庭支付的课外辅导费用已高达136480亿韩元,占GDP的2.3%;在新加坡,一项对1052个新加坡家庭的调查和对1261名学生的访谈显示,49%的小学生和30%的中学生正在接受课外辅导;在香港,1998年在对四所为不同的人群服务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其中平均41%的三年级学生和39%的六年级学生正在接受辅导;在台湾,1997年对397名高中学生的调查发现,81%的学生正在接受辅导。“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地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属于“课外教育(辅导)选择者”其城市中无处不在的辅导广告,家长们茶余饭后的教育“谈资”。“供求两旺,十分繁荣”的课外辅导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的城市里,课外辅导的热潮席卷而来。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有着“关于课外辅导”的故事,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已经成为了万千家庭的热门话题。2.—个“钱景”光明的“朝阳”产业调查显示,城市家庭中为孩子请家教的比例占到了40%——60%,城市居民日常支出中教育所占的比例在2006年时占到23%,统计表明这部分比重在逐年递增。2007年,仅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课外辅导市场年产值就已经超过200亿,这一数值预计将在5年内达到500亿元|$。根据ChinaVenture的研究,全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细分市场,仅2007年一年就有6家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获得总额7000万美元投资。按“70%的比例计算,仅在中国各大城市,就有4000万——5000万的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即便平均每年每人只花费1000元,这个市场也具有400亿?500亿元的规模。”目前,纷乱繁杂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正在走向三分天下的局面:家教、本校教师补习班和独立辅导学校。不过,国家已经禁止“校中校”或者学校内的辅导班,而大学生“家教”很难产生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给市场化的课外辅导机构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专门从事中小学生课外辅导为主要服务项目的辅导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11月底的数据,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获得1.0325亿美元投资,占到教育行业投资总额的近30%。其中,较有影响的三家——巨人教育、学大教育、卓越教育都相继获得了2000万、1000万、800万美元的投资。这三家机构教师规模都达数千人,培训学生以数十万计。具体到武汉市的课外辅导市场上,根据笔者的调查,现今在国内较为出名的课外辅导机构,比如新东方、巨人、学大等都在武汉设有分中心,还有一些武汉本土的机构,比如文都、京翰、小博士也在不断的发展。除了这些,还有无数不知名的课外辅导机构。课外辅导的价格也不断地水涨船高。2008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尤其是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利润丰厚,进入的技术壁全和资金壁全却比较低,已被公认为是“朝阳产业”和最具“钱景"的市场之一。二、课外补习概念的界定国外学者Stevenson和Backer(1992)开创性地提出补习为“影子教育”这一概念,认为补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儿童学校教育的学业表现。国内学者王有升在《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1997)中,首次将课外辅导称作“补习教育”,并定义为“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进行的辅导、补习。其主要形式有:参加假期或周末学校、参加日常补习班。国内学者雷万鹏在其《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2005)将课外辅导称为“教育补习”,认为“‘教育补习’一词类似于英文中‘privatetutoring’,它指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辅导班就读等”。彭湃在其《“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2007)中结合国外研究指出课外补习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外的补充性教育,只有当主流教育存在时才会存在,国外相关研究故而称其为“影子教育”。刘东芝在《课外补习教育的规范化管理》(2011)中认为,课外补习教育指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