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SPECIALTOPIC专题水工业市场2011年第4期一、水环境基本情况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318条主要河流、28个重点湖库每月开展地表水水质监测,监测流域占国土面积的71.9%,监测水量占我国地表水径流量的90%以上。对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逐月开展了水质监测;近岸海域监测覆盖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在河流省界和市界断面国家和地方建设了近3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39条国界河流、两个界湖的78个断面开展监测。1、河流(见图1我国地表水河流中,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淮河、海河、辽河污染比较严峻,长江和珠江的水质状况较好。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2、湖泊、水库(见图2湖泊的污染情况比河流要严重,劣Ⅴ类水质占到了50%,40%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1个,占3.9%;Ⅲ类的5个,占19.2%;Ⅳ类的6个,占23.1%;Ⅴ类的5个,占19.2%;劣Ⅴ类的9个,占34.6%。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滇池,占---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8个,占30.8%;其他均为中营养,占57.7%3、地下水“长期以来重地表,”轻地下,地下水污染比地表水污染更严重。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1眼井的水质监测,水质适用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2.3%,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3.9%,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73.8%。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2009年,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4、饮用水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文/董家华(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图1图2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17.6亿吨,达标水量为158.8亿吨,占73.0%;不达标水量为58.8亿吨,占27.0%。5、近岸海域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差。2009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940平方千米,其中Ⅰ、Ⅱ类海水面积213208平方千米,Ⅲ---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类为18834平方千米,Ⅳ类、劣Ⅳ类为47898平方千米。四大近岸海域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6、2010年上半年地表水总体水质明显改善,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占4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5.1毫克/升,同比下降0.2毫克/升。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了17.2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了11.2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由8.0毫克/升降至5.1毫克/升。七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6.8%,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19.2%,同比降低2.9个百分点。其中,长江干流、黄河干流、珠江支流及三峡水库水质为优,珠江干流、长江支流、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水体水质良好。二、水污染的总体形势工业污染结构性问题明显;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然面临威胁;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富营养化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湖泊、水库。对不同的污染物控制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常规污染物,如工业和城镇生活、规模化养殖等---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源污染,农村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采用常规防治方法;有毒有害、痕量污染物,表现形式常常以突发事件出现,多数控制措施是以采用应急方式来处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废水排放总量2092.81亿吨,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总氮472.89万吨,总磷42.32万吨,石油类78.2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