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102例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183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3例宫颈糜烂患者,采取利普刀的102例,微波治疗的81例,利普刀组治疗宫颈糜烂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痊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89.22%、99.02%、3.92%)明显优于微波组(80.25%、87.66%、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采取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时间短、恢复快、复发低、无需住院、疗效满意、经济安全、诊治双重效果等优点,是治疗宫颈糜烂及其他宫颈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宫颈糜烂;利普刀;微波[]R828.2[文献标识码]A[]1005-0515(2010)-12-097-01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重度宫颈糜烂的癌变率较高。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是在传统物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低、诊治双重效果等优点。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83例宫颈糜烂病人,102例采取利普刀治疗,手术顺利,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83例宫颈糜烂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宫颈糜烂的诊断标准[1]:①按面积分为:轻度,糜烂面积小于宫颈面积1/3;中度,糜烂面积占官颈面积1/2〜2/3;重度,糜烂面积面积大于2/3;②按糜烂的深浅程度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其中,利普刀组102例,年龄20〜66岁,平均(25±4.5)岁;病史3〜12年,平均(5.2±2,4)年,未生育75例,已生育27例;宫颈糜烂I度36例,宫颈糜烂II〜III度66例,宫颈肥大伴腺囊肿5例,宫颈息肉伴轻度糜烂8例,宫颈尖锐湿疣2例;单纯型25例、颗粒型48例、乳头型41例。微波组81例,年龄21〜68岁,平均(27±3.2)岁。病史2〜11年,平均(4.8±1.7)年,未生育52例,已生育29例;宫颈糜烂I度25例,宫颈糜烂II〜III度56例,宫颈肥大伴腺囊肿3例,宫颈息肉伴轻度糜烂6例,宫颈尖锐湿疣1例;单纯型19例、颗粒型34例、乳头型28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治疗方法:除绝经者外,手术时间均定于月经干净3〜7天。术前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做好阴道清洁。①利普毒外阴、阴道,暴露宫颈,碘优消毒。采用超频电刀,通过刀组:丙泊酚0.2g静脉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波组:常规消毒外阴、阴道,暴露宫颈后,清干黏液,碘伏环形金属芯传导高频交流电,在接触宫颈瞬间,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此电波产生高热,使红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从而完成各种切割止血。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选用不同型号的环形电刀,对于单纯糜烂、未生育者,选用球形电极环形运转,对于宫颈肥大、宫颈息肉等根据病灶可疑部位选用电极纯切或锥切。切割范围超过病变边缘0.3cm,切割深度:单纯型0.2cm;颗粒型0.5〜1.0cm;乳头型0.5〜1.5cm,外形分别呈浅、深锥型,对于宫颈重度糜烂呈颗粒及乳头型、宫颈明显肥大、颈管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官颈环形锥切深度应不小于0.5cmo少量出血不做处理,创面渗血予纱布+止血药压迫,出血过多电凝止血。切割下的标本送病理检查;②微烂面及囊肿;有效:糜烂面积有所缩小,但官口处可见红色消毒,探头接触糜烂部位,从宫颈外口内0.5cni处由内向外顺时针缓慢移动探头,探头应超过糜烂面0.2cm,每点凝固2〜4s,以病变组织变白为度,有息肉者用针状探头对息肉根部或蒂部灼治,肉脱落送病理检查,囊肿者用针状探头插入囊肿内,爆破使黏液流出。1.3疗效评价:痊愈:官颈体积缩小、宫颈光滑、无糜肉芽状组织,直径<1.0cm;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手术情况:①利普刀组:手术成功100例,成功率98.03%0术中5例局部有灼热感、2例下腹坠痛,均能耐受,未影响手术;其余95例无不适感,术后即离床活动。术中平均出血量(10.5±4.5)ml,其中〈5ml者82例(80.39%),5~10ml8例(17.65%),11〜15ml9例(8.82%),16〜20ml3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