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_述评《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述评92?版权所有文责自负?作者简介:周红英,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述评周红英(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二系,江苏南京210139)Wolf,H.&F.Polzenhagen.WorldEnglishes:ACognitiveSociolinguisticApproach[M].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2022.V+277pp.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4-6038(2022)04-0092-021.研究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起,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研究结合,产生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的社会变异现象,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如原型范畴、认知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概念整合等进行语言形式和概念语义层面的变异研究。(Kristiansen&Dirven,2022:4)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推动英语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世界英语变体(WorldEnglishes,WE)研究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时代需要。目前影响较大的世界英语变体模式是社会语言学家B.B.Kachru(转自Mesthrie&Bhatt,2022:29)提出的三大同心圈模式。Kachru把世界英语变体划分为三个同心圈:内圈(theInnerCircle)指作为母语(ENLs)使用的英语外圈(theOuterCircle)指制度化的第二语言变体(ESLs);扩展圈(theExpandingCircle)指作为外语使用的、没有制度化的英语变体(EFLs)。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从根本上源于全球化带来的对社会和社会语言发展的认识、反响和思考,它没有统一的理论背景。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语义变异。WorldEnglishes:ACognitiveSociolinguisticApproach(《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考察第二语言英语变体的概念化认知的变异现象,是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论的实践。2.结构和内容述介本书以非洲喀麦隆英语语料库(CEC)和国际英语语料库中的东非英语(ICE2EA)为目标语料库,以英国英语语料库FLOB和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结合而成的FLOB2FROWN为参照语料库,以定量分析和问卷调查为实证基础,考察非洲文化中基于亲属关系的社团模式及其对非洲政治模式的影响。全书共有三章。第一章陈述认知(社会)语言学同世界英语研究结合的动机和方法。作者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把世界英语研究的不同理论和方法梳理归纳为描写的方法、批判的方法和杂合论。描写的方法关注变体本身和英语国家的语言情形、语言态度,描写形式和功能特征,把语言从使用者的概念世界和文化语境割裂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特点。认知语言学坚持主张语言是普遍认知的体现,认知具有体验性,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认知并最终影响语言,语言变异具有文化适应性,即变体使用者并不丧失自己的母语文化概念体系。认知语言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从语言、认知和文化的关系,论证作为各种英语变体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概念化。以Kachru为代表的杂合论者把英语变体看作是文化杂交品,主张第二语言英语变体用于完全不同的符号和文化语境体系中,因而应该从认知层次上探究语言中的文化(转自Wolf&Polzenhagen,2022:28)但是杂合论缺乏对多语和多元文化现实敏感的研究方法,未能产生英语变体的文化适应型的系统实证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研究是在批判和改良这些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认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民族语义学、认知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社会科学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理论阵容。第二章把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如概念隐喻/转喻、文化认知模式、概念网络、概念整合理论和基于用法的实证方法应用到特定文化语境的英语变体的研究。Lakoff&Johnson(11010,转自Kristiansen,2022:410)的隐喻模式从身体经验的角度揭示人类对世界的概念化方式。而经验的社会文化属性也不容忽视。认知的躯体经验基础同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联系,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个体说话人产出的,是个体说话人的概念结构表征,因而其认知模式具有明显的心理-生理性质。人类学家的文化模式研究方法开启了跨文化的视角,因此也是最适合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认知社会语言学对文化模式的研究基于概念隐喻或转喻映射。作者通过对非洲英语和英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