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时间:40分钟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A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是地壳断陷集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C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答案D图示6月21—26日,东坡风蚀深度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东坡由风积作用变为风蚀作用;同时西坡风蚀深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西坡由风蚀作用变为风积作用。又因“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这期间风向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4.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答案A图示6月5—21日,沙丘东坡风蚀深度为正值、西坡风蚀深度为负值,说明东坡为风积作用、西坡为风蚀作用,则该时间段内盛行西风,沙丘向东移动。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2018江苏单科,5,2分)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答案A由等高线图可看出,甲乙之间最高海拔为185米,甲、乙两地的海拔均小于100米,因此甲乙之间的地形为山峰,排除C和D选项。再由图可知,甲乙之间地表地层为P、甲地和乙地的地表地层为C,与A选项的剖面图相符,故A项正确。6.(2018江苏单科,6,2分)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答案A沉积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一般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丙处地表为D地层,比其老的地层为志留系地层,故A项正确。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滑断层)。在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7.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A.正断层是由于岩层受拉力形成的B.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C.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答案A正断层受拉力作用断裂,上盘会沿着断层面下滑;逆断层指一个断层,而常说的地垒构造是由两个断层形成的中间上升部分;走滑断层沿水平方向滑动,不会形成块状山地;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外力没有关系。8.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C.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D.大洋中脊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答案B正断层向两侧张裂,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逆断层受挤压作用,岩层容易发生弯曲,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大洋中脊附近多为正断层构造。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9.(2017浙江11月选考,3,2分)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答案A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图示表明甲地所在地形区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故为地垒。正确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