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灾后心理重建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摘要:本文在系统探讨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与艺术支持方法关系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阐释了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法,并对灾后救助中绘画疗法的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尝试为我国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关键词: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艺术支持方法;绘画疗法;艺术作品;心理治疗;艺术创作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ArtisticSupportMethodsinChildren"sPsychologicalTraumaCareafterDisasterXUPei-chen一、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与艺术支持方法心理创伤是一种感情上受到的伤害,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造成持久的损害,易导致精神失常,而这种创伤时常发生在威胁生命的事件中,使人经历强烈的恐惧、害怕和无助。地震、海啸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会对经历者和幸存者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部分人会形成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mstressdisorder,即PTSD)。以唐山地震为例,由于当时对灾后心理救助的重视程度不够充分,震后灾民中有1419%的人出现轻生念头,1715%的人萌生离家出走的想法,很多人对社会事物产生消极情绪。在我国,202x年的克拉玛依特大火灾、202x年长江全流域及松花江和嫩江的特大洪水、202x年洛阳“1225”特大火灾、202x年的SARS危机及202x年台风“云娜”灾害中,都有心理干预存在,但这些心理干预是零碎的,也是被动的。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现有法律对危机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确保灾难后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解决,已有1多个国家实施了《精神卫生法》,而我国的《精神卫生法》至今仍未出台。灾后的儿童是心理创伤后遗症的高危人群,其PTSD的发生率约在30%-60%,这些儿童易发抑郁症、孤独症和焦虑症等多种精神性疾病和行为障碍。灾后,由于一些谣言(如灾害将再次发生),人们宁可呆在避难所中,不允许孩子离开或参加社会活动。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并加重了灾后儿童的自我隔绝。对于经历灾难后的儿童来说,灾难的伤害性比成年人要大得多。而且,由于灾后儿童没有丝毫心理准备,通常会采取各种防卫机制来保护自己,例如否认、退化、幻想、逃避等。这样一来,救助人员几乎很难与他们交流,更不要说进行辅导了。对于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的灾区孩子们来说,心理危机干预显得重要而紧迫,因为他们正处在成长时期,精神和神经都很脆弱,在遇到重创后的精神影响非常严重,这在各国都较为普遍,譬如,美国“911”事件的8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儿童还在做噩梦。因此,灾后儿童及时的心理重建变得越来越重要。台湾“921”地震两年后,在被调查的744名1-5岁的幼儿中,在地震之后3个月有789%出现PTSD的症状,早期出现PTSD症状的孩子在3年之后出现更多情绪和行为问题。①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儿童也会存在以上类似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由团省委公布的“汶川大地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受到了地震事件影响,其中有超过一成的孩子觉得“在哪都没有安全感,心里发慌”。哈尔滨医科大学杨艳杰教授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汶川地震20天后灾区137例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发现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13%,其中强迫症358%,人际关系敏感307%,焦虑241%,抑郁226%,敌意20%,恐惧153%。②温总理曾对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深情说:“不要怕,政府会管你们的,好好地活下去。”这些亲切的语言是最好的心理慰籍,对儿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灾后儿童遭受心理创伤的典型反应按年龄表现为两个层次:其一,(1-5岁)吮手指,尿床,害怕黑暗,黏父母,畏惧夜晚,大小便失禁,说话困难(如口吃),食欲减退等。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因灾难而显得脆弱,期望家人的帮助与安慰。�其二,(5-10岁)易怒,哭诉,黏人,出现攻击行为,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畏惧夜晚,做噩梦,害怕黑暗,逃避上学,在同伴中退缩,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等。。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的过程是用艺术(绘画、音乐等)的思考除去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