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疗效观察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中频电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加中频电疗,对照组30例,颈椎牵引,配合口服药物及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治愈、显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治疗前相比较(PV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o结论: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加中频电治疗椎动脉椎病患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灌注,有显著的作用。【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关节松动术;中频电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26-01椎动脉(vertebral-aTtery-typecervicalspondylosis,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睡眠差等症状。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颈椎病患者,以50〜70岁为多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科近两年来采用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中频电疗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牵引配合口服尼莫地平、西比灵及静脉滴丹参、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法进行了疗效对比,发现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在我康复科接受治疗的颈椎病(CSA)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sup>[l]</sup>o将随机的(CSA)患者60例,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屮男10例,女20例,年龄40-71岁,平均56.7±10.2,病程2周〜6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妇21例,年龄39-69岁,平均56.4±10.6,病程3周一7年,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加中频电疗法。颈椎牵引采用国产DYJ—型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患者取坐位,枕颌式牵引,牵引角度采用后伸15度,牵引力一般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牵引力量一般不超过病人体重(kg)的10%。连续牵引法,每次30min,每Fl—次,10次为一疗程。关节松动术采用Maiend的IY手法<sup>[2]</sup>,治疗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耐受情况选择性给予颈椎关节分离牵引,屈伸摆动,侧屈摆动,侧椎棘突,垂直松动椎关节,旋转摆动。从关节松动术的I级手法开始,逐渐过渡到II级或III级,每FI—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中频电治疗法采用成都产ZP-1000H中频电疗仪,选用电脑2号处方,将两个6cmX8cm的硅橡胶电极并置于颈椎两侧,治疗剂量一般20—25mA或患者耐受限,每次20min,每H—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b。对照组颈椎牵引后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400mg(冻干),血塞通注射液500ml,每El—次,口服尼莫地平40mg,每H3次,西比灵45mg每晚一次,10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d,共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y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观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期血流峰速的变化。1.3评定方法:1.3.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颈椎曲度正常,能参加止常劳动和工作,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在止常范围。显效;眩晕、恶心等主要症状消失,颈部曲度基本正常,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改善,达到正常范围。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工作或劳累后交易复发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无改变。1.3.2经颅TCD检查:在患者安静状态下检测其双侧椎动脉为(vertedralarteries,VA)及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七检验及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