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第23卷第3期湖北训练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InstituteofEducationMar.2006Vo.l23No.3视点取向与上来、上去的使用郭家翔(湖北训练学院中文系,武汉430205)摘要:运动与视点共处于一个座标体系中,该座标体系由人称、时间、空间三维组成。运动是上来还是下去,要同时考察运动自身在座标中的位置及它相对于视点位置。在不同的人称及时空条件下,不同的运动方式相对于不同的视点角度时,上来、上去的使用规律不一样。关键词:运动;说话者;表达者;视点:H030文献标识码:A:1007-1687(2006)03-0007-03作者简介:郭家翔(1976-),女,湖北训练学院中文系,助教。引言关于上来、上去的趋向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上来表示动作朝着说话的人所在地,上去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这种说法一般没有问题,然而遇到两种状况无法解释:一种是句中没有消灭说话人。如1)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中小学教材#,以下简称∀教#)2)山势更加陡峭,道路也更加坎坷狭窄,要是一步走不稳滑下去,那就再没方法爬上来。(∀教#)另一种是句中有说话人,但说话人是运动的主体。如:3)∃∃你什么时候上来呀?∃∃我九点钟上来/(上去)吧。!像运动方向(趋向)这样与方位有关的范畴,必定涉及到视点的问题。由于视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方位系统,从而制约趋向词的使用。视点(Pointkfview)原是修辞学和文学中的常用术语,在修辞学中指观看事物的角度,这个角度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心理的;在文学中,它是叙述故事的方法∃∃作者承受的表现方式或观点。由于涉及到趋向词,这里我们把视点定义为观看事物的角度,并且把它的内涵等同于物理学中参照点的内涵。依据RogerFowler(1986:127),视点分为三类: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和心理视点(熊沐清,2001)。上来、上去的使用只与空间视点和心理视点有关。运动与视点共处于一个座标体系中,这个座标体系由人称、时间、空间三维组成。运动是上来、上去,要同时考察运动自身在座标中的位置及它相对于视点的位置。下面主要以人称为纲,在不同的人称准时空条件下,考察不同的运动方式相对于不同的视点角度时,使用上来、上去的规律。上来、上去的词汇意义包括垂直上升、水平靠近。以人体作内部参照时,有两种上升:一种是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念头等抽象的东西;一种是某种实在的东西(如血液、汗水等)从体表或体内上升。此时潜在视点常取人体心脏---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者大脑部位,一般只能用上来,这是一种空间视点。4)一阵巨大的哀思袭上来,一个趔趄,我差点倒下了。5)还说你不紧急,瞧!汗都冒上来了。6)一阵按捺不住的悲喜暖流从母亲心里涌上来。(冯德英∀苦菜花#,以下简称冯%∀苦#)下面分析以某物(消灭的或潜在的)作外部参照的状况。一、运动发生在现时或将来(一)句中有说话者时1.说话者自身不是运动体,以说话者为视点。某物背离说话者运动时,用上去;趋向说话者运动时,用上来。如7)他留了个条儿,说上他舅舅家去了。8)你先别走,我外甥要上我这儿来,你陪陪他。2.说话者自身是运动体。在描述这种运动方式的句子中,总是有一个说话对象,可为人或物,可为现实的或潜在的。如九寨沟啊,今日我最终来了,九寨沟就是说话对象。当说话对象为潜在的时,要在上下文寻找。这时说话对象往往成为视点。(1)说话对象在出发地,说话者尚未开始移动时用上去:9)明天我就要离开你,上北京去了。10)孩子,对面鬼子来啦!你们都快走,我留下应付他们!母亲推搡着儿子说。妈!这怎么行?你快走!我们迎上去(冯%∀苦#)(2)说话对象在目的地,说话者已经到达,用上来:11)你不是打找我吗?我现在上来了,有什么话快说吧。(3)说话对象在出发地,而说话者已经到达时,用上来:收稿日期:2005-10-30!本文未注明处的例句为自拟。---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8湖北训练学院学报12)找我呀,我现在不在武汉,我上北京来了。(4)说话对象在目的地,说话者尚未开头移动时,用上来、上去均可。例3)中的答句就是个例子。在(4)中,说话者与说话对象在现实世界中不在此通话拉近了二者的距离,形成了一个通话世界。在此通话世界中,第一人称与说话对象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