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文化意象翻译的信息论视角[收稿日期]2010-09-02??[]孔德亮(1980-),男,山东巨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摘要]多门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论和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结合能够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发展。意象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情感、美学信息的跨文化传播。唐诗意象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能够充分解释唐诗文化意象翻译的基本策略。??[关键词]信息论;唐诗;文化意象;翻译??[]H059[文献标识码]A[]1673-5595(2011)06-0095-05?オ?一、引论??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蕴涵着丰富浓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具有民族文化的丰厚底蕴。诗歌追求的是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在言外”,并为读者提供立体的想象空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阐释和审美感受,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唐诗的翻译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翻译研究和哲学、语言学、符号学、比较文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结合成为翻译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唐诗英译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唐诗英译,并揭示信息论和唐诗文化意象翻译的内在关系之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从信息论视角探讨唐诗文化意象的英译,并揭示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优势和特色。??二、信息论与翻译研究??(一)信息论的产生??信息论(InformationTheory)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香农(C.E.Shannon)。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BellTechnicalJournal)上发表了著名论文??A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原理》),提出了通信系统模型[1],旨在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这篇文章的面世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一般来说,信息论分为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狭义信息论是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科学;广义信息论则超出了通讯技术的范围,广泛地研究其他领域信息的本质和特点,并探寻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广义信息论涵盖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是狭义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广义信息论也称信息科学,其规律更普遍化,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模式识别、机器翻译、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语义学,从而逐渐成为一门横断学科。??(二)信息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随着多门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借鉴信息负载、信道容量、噪音和冗余等信息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应用于翻译领域,促进了翻译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国内学者赵德全(2008)、岳启业(2010)、刘澄(2010)、葛川梅(2010)等将信息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研究最具权威性,影响也最大,其著作??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翻译科学探索》)和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详细阐释了信息论的主要概念(信息负载、信道容量、噪音和冗余等)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信息负载是指文本所含信息的绝对总量,信道容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信号量,噪音是干扰信息传输的一切因素,冗余是指为避免遭受噪音干扰而重复和累加的信息。奈达将信息负载界定为信息难度(difficulty),并认为:任何信息均能从难度和长度(length)两方面进行描述,如果信息难度与信道容量相吻合,那么传输效率就会达到最佳[2],如图1所示。??然而,就翻译而言,原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在个人素质、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和接收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有时截然相反,所以符合原文语言文化规律的信息可能会不符合译文的信道容量,从而导致信息过载,传输不畅。为了保证信息最有效的传输,译文的信息负载必须符合译语读者的信道容量,所以译者就要降低信息难度,减少噪音干扰,“拉长”信息,增加冗余。奈达认为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有多达50%的语言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