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东战争一、选择题1.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B.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惨遭遇C.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D.犹太人的圣地是在此地的耶路撒冷解析: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吸收当地文化,创立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历史依据”,实际上就是允许犹太人复国。答案:A2.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1948年到1982年间双方爆发了5次战争。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中东战争是由“联大”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引起的B.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并占领了西奈半岛C.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约旦之间发生的D.总体上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据优势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第二次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答案:B3.直接参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国家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埃及④美国⑤以色列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英法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答案:B4.以色列建国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占据优势。但停火后,以色列却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其原因是()A.阿拉伯国家无心战争B.西方大国的直接参战C.以色列总体实力强大D.阿拉伯国家分歧过大解析:一是以色列抓住停火机会迅速武装自己,二是阿拉伯国家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最后败下阵来。答案:D5.右图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他有一句名言为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一次演讲的结束语:“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对该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不惧怕暴力斗争,但渴望达成和平协议B.仍然鼓吹暴力,不承认巴以和解的可能性C.放弃暴力斗争,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对西方大国存在严重依赖解析:“自由战士的枪”代表暴力,“橄榄枝”代表和平。答案:A6.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A.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B.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C.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D.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解析:A项1993年巴以在美国进行和谈,随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C项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是纳赛尔(埃及第二任总统);D项与萨达特无关;萨达特1970~1981年任埃及第三任总统(1981年被刺杀),1978年在美国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结束长达30年的对抗。答案:B7.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难,下列有利于中东和平进程的是()①1977年萨达特正式访问耶路撒冷②1978年《戴维营协议》的签署③1993年《关于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的签署④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提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理解与掌握,①②③④都有利于中东和平进程。答案:A8.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激进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作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解析:中东问题主要指以色列和埃及、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因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冲突,不单指阿以矛盾。1978年在萨达特总统推动下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和解,1980年两国建交。以色列总理拉宾主张以“土地换和平”,积极推动发展与巴勒斯坦的关系,1995年被刺杀,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挑战。现今在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中东和平进程在艰难中前行。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诺贝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