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刘青华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这里生态策略就强调了在建筑设计中酌加考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经验对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意义以及运用方式和原则进行了相关探讨。关键词:生态;价值;设计;运用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hebuildinginmanandnatureintheprocessofinteractionbetweenplaysasignificantrole,hereecologicalstrategyhighlightedinarchitecturaldesigninarchitecturaldesignandtheenvironmentZhuo激aconsiderthecoordin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authors'experienceformanyyearsofecologicalstrategyinthearchitecturaldesignofthevalue,meaningandusewayandprinciplesintherelevantdiscussion.Keywords:ecological;Value;Design;use:S611文献标识码:A:回顾近一百年来所产生的建筑思潮和流派,生态建筑无疑是其中颇具光彩的一个。工业社会以来,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和破坏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全球化的生态危机中树立新的设计观念,如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策略的价值并发挥其作用,值得每一个从业人员深思。1、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社会价值何谓生态建筑呢?其概念似乎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土地和植被,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小环境;优化设计,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建筑留有一定余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可以看出,这其中包含着人类为了获得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能源,以及实现对自然的回报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可以说,生态建筑实际上是这样一种实践:“既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富于生气的环境,同时又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这种实践不仅反映在设计建造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材料上,还体现于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的程度上。很显然,生态思想的出现不仅是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的结果,它与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道德理想密切相关。只有如此,才能将人们对于社会的终极关怀置于人类整体利益之上,才能使思考的视野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大范围之内。因此,生态建筑得以有别于其它任何一种建筑流派。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看作是自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以来建筑的又一次革命。当年,现代建筑第一次真正将社会经济的现实作为建筑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以研究;现在,生态建筑则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重新认识和定义。这样,建筑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就肩负了更大的责任。现代建筑在其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大规模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其目标是追求直接的产品成果和利润。这一实用理性发展模式的结果除了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居住空间之外,还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情文化的淡薄。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修正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生态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技术与材料来支持生态建筑的设计实践,但它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美好的方向。这恐怕也正是它的最大意义所在。2、传统建筑设计与生态学的渊源建筑及其构成环境从形成之始就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蕴涵着生态因素。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中也可以找到它的痕迹。老子《道德经》中即表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机体论的自然观。而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者,天地之所生成者”,“德莫大于和”。在我国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中几乎无所不在的风水理论也是这种思想的一个体现。传统建筑讲究“背山临水”,“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宅经》中所言“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这种把舍宅看作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环境和谐的思想与今天的生态意识中生态系统的统一整体性是一致的。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形式近似于今天的生态建筑。比如上古的穴居建筑,西双版纳的干栏式住宅和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