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关键词】腹泻;小儿;迁延性;慢性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小儿消化道疾病,其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引起其临床诊治疗效不理想,为此我们対本院近年來收住院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参照诊断标准[1],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本院收住院的130例患儿年龄55d~4个月20例,4个月~1岁107例,1~2岁3例。男78例,女52例。母乳喂养19例,人工喂养27例,部分母乳喂养84例。迁延性腹泻125例,慢性腹泻5例。大便性状呈黄稀水便、黄绿色稀便和黏液便,含血丝便5例,<5次/d50例,5~10次/d55例,>10次/d25例。营养不良:中度3例。并发呼吸道感染41例。1.2方法1.2.1记录治疗情况、转归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人便常规、人便细菌培养、大便人轮状病毒抗原、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等。1.2.2治疗方法①饮食调整:疑似乳糖不耐受,暂停乳类喂养,给予去乳糖饮食,5d无效者改用其他饮食或水解蛋片配方饮食;②脓血便或人便白细胞在5个以上[2]或分离岀特异病原或并存呼吸道等感染(如肺炎)使用抗生索外,余未用抗生索;③微生态疗法;④肠黏膜保护剂;⑤常规补锌;⑥支持疗法:如输注免疫球蛋白、肠道外营养等。2结果本组患儿肠道感染32.3%(42/130),大便细菌培养阳性29.2%(38/130),其中粪肠球菌16例、屎肠球菌7例,弗式枸椽酸杆菌5例,阴沟肠杆菌4例,白假丝酵母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奇异变形杆菌1例,嗜水气单胞菌1例。其他病因包括锌缺乏71.5%(93/130),?L糖不耐受56.9%(74/130),肝损害53.1%(69/130),其中<80U/L33.8%,〜120U/L11.5%,>120U/L7.7%,免疫功能低下32.3%(42/130),其中9例患儿IgA.IgG、TgM三者之和低于4.0g/L,并发感染:呼吸道感染31.5%(41/130)、轮状病毒(RV)感染16.9%(22/130)。治疗效果:经过针对病因,同时辅以支持等综合治疗,治愈1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住院天数最短3d,最长16d,平均(8.5±6.6)do3讨论迁延性、慢性腹泻多见于婴幼儿,本研究中以4个月岁为高发年龄,占82.3%(107/130),部分母乳喂养儿居多65.4%(84/130),考虑原因:①出生3个月后,來自母亲的IgG人量衰减,至6个月时全部消失;②4个月起逐渐添加辅食,易出现喂养方法不当。木研究中有42例表现不同程度的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其中9例为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说明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是一重要因素。本组大便细菌培养阳性38例(29.2%),除1例嗜水气单胞菌外,•其余为条件致病菌,是否为该菌性肠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佼广泛,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水平之外,亦是抗生素札I关性腹泻致病原因。因此不能除外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本组资料中,由于并发感染所致腹泻63例,其中呼吸道感染41例(31.5%)、RV感染22例(16.9%),RV感染nJ引起继发性乳糖陋缺乏,使腹泻迁延,有文献指出,并存肠道外感染使腹泻患儿发生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危险性增加,这可能与患儿应川抗生素治疗概率增加和肠道外感染对其肠道功能影响有关。从本组资料來看,肠球菌、枸椽酸杆菌属等条件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提示应慎用抗生索,以免加重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更迁延。我们的体会:①小儿腹泻没冇明确细菌感染时不用抗生素,而给予微生态制剂;②抗生素仅用于分离出特异病原的感染患儿,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③在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亦应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由于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易合并微量元素缺乏,进而导致腹泻加重。木纟fl锌缺乏71.5%(93/130)0迁延性腹泻锌缺乏的原因可能是摄入减少和排泄增加。人体内含锌量减少可致免疫缺陷,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及包括双糖猶在内的几种刷状缘陋的活性,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Lukacik等[3]采取Meta分析法,研究补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补锌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迁延性腹泻患者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捉示对于迁延性腹泻患者补锌的重要性。人多数腹泻患者迁延不愈是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损,导致其刷状缘上的乳糖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