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胃肠道肿瘤的CT诊断【摘要】:随着CT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木文对74例胃肠道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关键词】:胃肠道肿瘤;CT诊断;螺旋CT【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11-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4例病例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29.85岁,平均49岁。多数胃及小肠肿瘤患者有长期饮酒、吸炯史。4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其中临床怀疑为胃肠肿瘤30例,12例伴背部及肩部牵涉痛。26例无以上症状,16例因怀疑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而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10例因胸部CT平扫发现后加扫。1.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双层螺旋CT机,均行平扫及双期增强。18例临床怀疑胃肿瘤患者禁食6h以上,扫描前15〜20min肌肉注射654〜220mg,后口服温开水(或在温开水中加1096的泛影帘j胺)800〜lOOOmL充盈胃、十二指肠。12例疑结肠肿瘤者以温开水灌肠示扫描。余按腹部常规CT扫描。均取仰卧位,扫描区域多以膈顶至餡棘水平为主(部分按临床情况定)o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75mL,注射流量2.5〜3mL/so双期增强分别于注射开始后25〜30s动脉期,50〜60s门静脉期进行扫描,层厚和间隔10mm,螺距1.2,较小病灶加扫5mm层厚和间隔。2结果2.1生长部位胃部30例(胃底部6例、胃体部4例、胃窦部16例、多部位4例),十二指肠12例(球部2例、降部4例、水平部2例、多部位4例),空回肠8例(空、回肠各2例,另4例不能明确具体部位),结肠14例(升结肠及肝曲6例、降结肠及脾曲4例、乙状结肠4例),直肠10例经手术或内窥镜证实谋诊病例部位:胃部16例、十二指肠6例、空回肠2例、结肠6例、氏肠4例。2.2CT表现以胃肠道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吋向腔内外突出为特征性表现,24例伴龛影。胃肠道壁增厚40例(误诊22例),见明确软组织肿块22例(误诊4例),过渡形态12例(误诊6例)。病变大小(或壁厚)1・6〜12.5cm,CT诊断正确者42例,病变大小(或壁厚)2.1〜11.7cm,良性者12例,边界清楚,5cm以F8例;恶性者30例,边界清楚或不清,5cm以上18例。其内密度均匀(54例)或呈混朵密度(20例)。增强:无明确强化8例(误诊病例),强化明显口均匀34例(谋诊14例),不均匀10例(谋诊6例),可见明确坏死、囊变者26例。谋诊病例中尚有4例为恶性肿瘤直接侵犯胃或结肠肝Illi,亦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强化可见坏死、囊变。3讨论因胃肠道内容物、胃肠肌运动等原因,胃肠道CT扫描一肓进展较慢[1、2]。肓到螺旋CT兴起后多年才较多地应用于临床。对于很多影像科医师來说,还不能够很熟悉地应用和掌握其中的一些新方法。本组病例结果与多数医学教材所述主耍影像表现基本相同,以胃肠道壁增厚或软纟R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为主要表现,部分伴龛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均匀或见坏死、囊变及周边强化。其小软组织肿块伴增强后见坏死、囊变较具特征性。至丁转移性病变的出现因•其他部位病变转移无鉴別意义,故不能视Z为特征表现。在本组病例中,CT扫描出现如此高的误诊率较为惊人,经分析主要与以下方血有关:①影像科医师对CT技术和临床医师对病例的掌握情况。为了克服胃肠道内弈物及胃肠肌运动的影响,李荫太和高剑波⑶认为以纯水作对比剂及辅以低张药物是胃肠道占位病变CT扫描良好诊断的前提,欧阳林等[4]为结肠充气造影低剂虽CT技术优于常规方法。木组病例中30例临床怀疑为胃肠道肿瘤者16例按以上两种方法,14例在温开水中加10%的泛影葡胺并饮至患者冇明显饱胀感为止,26例诊断正确,4例误诊病例为腹膜间皮瘤及肝癌侵犯胃肠道),并且相比之卜在温开水中添加泛影葡胺后病灶显示更为清楚,故笔者认为胃肠道检查以此方法更妥,11符合文献⑸所述理想的胃肠道腔内对比剂要求。②影像科医师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认识程度。胃肠道壁因扩张程度不同而厚薄冇所不同,从而造成许多假象。从增强图像上看,8例无强化的病例均为谋诊,提示了胃肠道肿瘤的一般增强特点,即均有强化表现,一般为中等强化或明显强化。如果强化的病灶中发现了坏死、囊变表现。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