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规划20041June129(2):74~79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CN53-1172ΠSISSN1671-3168Ξ洱海水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利用对策何学元(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自古以“玉洱”闻名天下的洱海为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面积250km2。由于企业不达标排污、面源污染、湖滨带大面积丧失、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致使洱海水环境日益恶化,据此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洱海:X524:TV21314文献标识码:A:1671-3168(2004)02-0074-06WaterResourceEnvironmentofErhaiLakeandStrategyforSustainableUtilizationHEXue-yuan(DaliBranch,YunnanInstituteofForestryInventoryandPlanning,DaliYunnan671000,China)Abstract:ErhaiLake,wellknownas“yuer”(jadelake),isthesecondlargesthighlandlakewithtotalareaof250km2inYunnan.Differentunfavorablereasonssuchasunder-standardpollutiondischargedbyenter2prises,surfacepollution,lossoflargeareaoflakefront,unreasonableintroductionofadventitiousspecies,leadtoErhaiwaterenvironmentgettingworseandworsedaybyday.Therefore,strategiesforsustainable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areproposed.Keywords:waterenvironment;sustainableutilization;strategy;ErhaiLake1前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跨大理市和洱源县,湖泊面积250km2,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洱海集城市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被视为白族和其它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2。近年来,由于周边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旅游业的发展,给洱海的水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洱海水资源的生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洱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在对洱海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保护洱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是洱海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洱海水环境现状洱海自古以来就以“玉洱”名闻天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湖水澄碧如玉,清澈透明,风光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70年代以后,由于对洱海资源的过度索取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滩涂和湿地大面积丧失,近岸湖滨区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1996年和1998年,洱海两次爆发全湖性的“蓝藻”危机,水体透明度由3~5m下降到014~115m,湖泊的营养化程度由1995年以前的贫中营养级上升为富营养级,水葫芦(Eichhormiacrassipes)、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等恶性杂草亦大量繁殖蔓延,北部湖区已经出现明显的沼泽化。洱海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民众的极大关注,大理州委、Ξ收稿日期:2004-01-07作者简介:何学元(1965-),男,云南省梁河县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州人民政府明确提出“要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洱海,决不能让洱海变成第二个滇池”,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取消洱海机动渔船动力设施和网箱养鱼设施的通告》等一系列旨在减少污染、治理污染源的法规和文件,并与中国环境科学院合作开展了洱海湖滨带的生态恢复建设工程。2000年初,州政府又组织大理、洱源两县(市)及相关部门在洱海环湖周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退三还”运动,实施退塘、退房、退田还海。通过保护和加强治理,洱海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水平和藻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2002年11月,洱海管理局和大理州环境保护局通过对洱海不同区域位置测点34个,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监测结果详见表1和表2)。从发布的洱海水环境质量公报上看,洱海流域水质监测点中符合Ⅱ类水质的测点比例为3214%,符合Ⅲ类水质的测点比例为6118%,属Ⅳ类水质的测点比例为219%,劣Ⅴ类水质的测点比例为219%。从表2结果分析,洱海湖体水质符合Ⅱ类水质的测点比例为2912%,属Ⅲ类水质的测点比例为7018%,全湖平均为Ⅲ类水质。就整个湖泊来说,营养状况已经为中营养水平,卡森指数在逐年上升,总体水质正在下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十分严峻。质量。据大理州环科所1999年提供的资料,洱海环湖四周每年向湖内直接或间接排入的工业废水高达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