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摘耍目的:评价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原发性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63例次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化疗栓塞术前、后B超和妇科检查对比判断疗效。化疗药物为顺钳和5-FU或替加範。结果: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肿瘤明显缩小,其宫旁组织浸润范围明显缩小,总有效率8421%,完全缓解(CR)2例(1053%),部分缓解(PR)14例(7368%),病情稳定(SD)3例(1579%)。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6例(952%),胃肠道反应25例(3968%),腰骨氐部疼痛5例(794%),白细胞降低V3X109/L8例(1270%),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全部病例随访4〜12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098随着介入诊疗学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逐渐引起学者重视。研究表明[1],动脉化疗栓塞术能缩小肿瘤体积和抑制淋巴结转移,提高生存率。2004年7月〜2008年12月对19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63例次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4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9例,年龄24〜66岁,平均44岁。全部病例均为原发性中晚期宫颈癌,并且均经病理确诊。其中鳞癌15例,腺癌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心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均正常,且无化疗禁忌证。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经妇科、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心及相关临床科室会诊,与患者家属讨论后决定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及既往灌注化疗栓塞术后的反应,确定化疗药物剂量,栓塞剂采用直径约1〜2mm的明胶海绵颗粒。术前行常规准备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在DSA电视监视下,采用Sei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5FCobra导管成祥)分别行双侧骼内动脉和了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走行及肿瘤两侧血供情况,并見根据肿瘤两侧血供的多少分配化疗药物的用量。化疗药物总量顺铀80〜120mg、5-FU或替加氟1000~15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灌注方法为分别在双侧子宫动脉缓慢手推稀释的化疗药物溶液,然后分别用直径约l~2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了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立即常规行静滴生理盐水2000〜3000ml水化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术后给予保肝药并预防性静脉使用广谱抗菌素,监测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介入治疗后3〜4周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判断疗效。再次介入治疗时间间隔4周。疗效判断标准:①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②明显缓解(PR):肿块缩小>50%;③稳定(SD):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④恶化(PD):肿块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其中CR和PR为有效,SD和PD为无效。结果临床疗效:19例患者中每例接受介入治疗2〜4次63例次,其中介入治疗2次2例,3次9例,4次8例。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肿瘤明显缩小,其宫旁组织浸润范围明显缩小,总有效率8421%,其中完全缓解(CR)2例(1053%),部分缓解(PR)14例(7368%),病情稳定(SD)3例(1579%)。CR患者介入治疗结束后2周行广泛性了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块包膜明显皱缩,粘连韧带松软,易于分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为肿瘤细胞退行性变,阴道切缘无瘤灶残存,无卵巢转移,达到完全缓解。全部病例随访4〜12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3例(1579%),全部为PR患者,分别在首次介入治疗后4、7、11个月发现,再次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或)结合放疗。灌注化疗栓塞术的不良反应:按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大多数患者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轻度胃肠道反应25例(3968%),发热6例(952%),腰紙部疼痛5例(794%),经对症治疗后1〜4天好转;白细胞降低V3X109/L8例(1270%),T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900ug后,口细胞升至正常范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讨论19例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均〉4cm,且有明显的宫旁浸润,直接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行双侧了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总有效率8421%,与陈秀娟等报道80%〜91%的结果基本相近[2]。2例CR患者介入治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