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_张忠国收稿日期:2003-09-1作者简介:张忠国,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张忠国1高军2(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1871;2.青岛市规划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从土地资源的经济和生态特性入手,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讨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关键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模式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2-2104(2004)02-0104-04土地是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自从城市诞生以来,城市中的人地关系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城市土地的供给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实施有效控制,已成为我们必须加---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1问题的提出:当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弊端1.1城市用地浪费严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扩展用地是必然的。但是,由于长期对土地使用效率重视不够,忽视内涵改善,过多盲目地外延式扩大,导致放着大片的旧城区不去改造利用,造成闲置荒芜或者利用不当,而使城市郊区化严重。1.2乱征滥用耕地有的多征少用,有的早征晚用,有的征而不用,这种现象不仅直接侵蚀了耕地,造成了大量农业用地的流失,而且会影响到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从而影响城市的经济效益,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1.3土地的经济效益无法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由国家统一分配,无偿地、无限期地交给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使用,使土地的经济价值无法显现,土地的所有权也不能在经济上体现出来,甚至连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投资都不能收回,土地使用单位具有实际的所有权,又没有任何的经济负担,闲置浪费严重,使土地的经济效益不能正常发挥。1.4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的过度集中,经济密度过大,使城市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商品消费等活动,在生态环境防止和处理技术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废弃物被排出,并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大量的城市开发建设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些都给未来城市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成本。2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1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和生态特性土地资源具有经济特性和自然生态特性。土地的自然生态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同时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获取---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长远经济效益的体现。土地的经济特性是土地利用的社会属性的反映,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空间,是以人为本,以利用土地为特点,以获取聚集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系统。城市以利用土地为前提,土地以承载城市和城市经济为职能,从而显现出鲜明的经济特性。(1)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面积是一个常数,它作为自然资源,既不象阳光、空气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象生态资源那样是一种再生资源,人们只能改造40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14卷第2期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l.14No.22004收稿日期:2003-09-1作者简介:张忠国,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张忠国1高军2(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1871;2.青岛市规划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从土地资源的经济和生态特性入手,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讨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关键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模式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2-2104(2004)02-0104-04土地是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自从城市诞生以来,城市中的人地关系一直是城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