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与诊断价值作者:马博文单位:300071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対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对30例突聋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并记录数据,分析突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杲突聋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杲均为脑血流异常。结论经颅多普勒对诊断突发性耳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经颅多普勒突发性耳聋指发牛在3天内或更短时间的至少有3个相邻频率听力损失大于20dB的感音神经性耳聋[1]。中医属暴聋、卒聋的范畴。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做出诊断。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按突聋诊断标准确诊[2]的突聋患者30例(共32耳),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0岁,平均52岁,发病时间最短4h,最长3天,既往无类似病史,入院前均未做治疗。30例突聋患者中伴有眩晕26例(86.7%),有高血压史20例(66.7%),患颈椎病16例(53.4%)。健康对照组成员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0岁,平均53岁,既往无耳聋、耳鸣病史。1.2方法采川徳国EME经颅多普勒诊断仪,简称TCD。探头频率2.0MHz。按常规经额窗探查左右大脑中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如顼窗探查困难,则改为经眶窗探查左右眼动脉及左右颈内动脉虹吸部。然后经枕窗探查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测血流频率形态,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及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参考国内41〜60周岁经颅多普勒检测平均血流速的正常值标准(表1),以高于正常值上限或低于正常值下限为异常[3]。表1正常脑动脉平均血流速(cm/s)2结果3()例健康对照组中,无一例出现脑动脉硕化频谱形态;人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3例,均为男性,血流速度在34〜37cm/s。突聋纟I[中,脑动脉频谱形态圆钝,提示动脉硬化25例,占突聋组患者的83.3%。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20例,占突聋组患者的66.7%。14例血流速度减慢:男性为椎动脉流速介于12〜25cm/s,基底动脉19〜28cm/s;女性患者椎动脉13〜30cm/s,基底动脉28〜37cm/s。6例为血流速度加快:男性为椎动脉37〜42cnVs,基底动脉48〜50cm/s;女性为椎动脉46〜49cm/s,基底动脉53〜54cm/s。左右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2例,均为血流速度加快,男性为80cm/s,女性为88cm/s。左右大脑后动脉血流异常5例,均为血流速度减慢,男性为22〜28cm/s,女性为27〜34cm/s。另有3例女性患者因经顼窗探查困难,改为经眶窗探查颈动脉虹吸部,结果均为左右颈动脉虹吸部血流速度减慢,在24〜35cm/s。3讨论3」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学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两种病因推测,一是内耳供血障碍学说,二是病毒感染学说,目前多倾向于内耳供血障碍学说[4]。内耳血管功能障碍与突聋关系密切。突发性耳聋患者中血压增高者占20%〜28%,血压偏高或偏低者占4%,—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由于推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内耳血管供血障碍,内听动脉是椎动脉分支,病变部位常在耳蜗毛细血管小动脉的远端最易累及的血管纹。病毒感染可使血液凝固性增加并可形成微血栓。其他市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血液黏性过高、感染性血管炎、白血病等引起的内耳出血,亦可引起突聋。3.2分析突发性耳聋的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30例突聋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均为异常,脑动脉血流速度或加快或减慢,一•部分患者提示脑动脉便化,证实了脑血管病是突聋的常见原因。同时,木资料中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者占突聋患者的66.7%,远远高于大脑中、后动脉血流异常者所占比例,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与突聋关系密切。笔者认为椎动脉血流异常造成内听动脉供血障碍,进一步引起内耳血筲供血的障碍,造成耳蜗毛细血管小动脉远端血管纹的供血不足,导致耳聋。3.3目前临床上治疗突聋的常用方法(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管舒张剂、血浆增容剂、抗凝剂以及皮质激素等,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或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改善血管功能。(2)物理疗法:主要有高压氧治疗,以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还有高频电磁波局部照射法、离子导入法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