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摘耍】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48只眼]真菌性角膜炎采用散瞳,抗感染联合中药汤剂三仁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41只眼[84%],好转6只眼[13%],未愈1只眼[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明确疗效。【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中西医结合;三仁汤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1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09-01真菌性角膜炎系致病真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近年来,由于眼部滥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多趋势。我科自2000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48例患者,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所有病人均为2000年3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48例[48只眼],其中男30例30只眼,女18例18只眼。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41岁。有外伤史料21例,不明原因7例,所有病例均经病变部位组织涂片细胞学检查出真菌,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视力较正常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荧光索钠染色阳性,其屮38例就诊前曾用过抗生索和激索治疗,所有病例就诊后散瞳静滴抗生素、氟康哩配合中药汤剂三仁汤加减。1.2诊断标准:根据角膜植物损伤后的感染史,结合角膜病灶的特征,实验室检查找到真菌和菌丝。1.3方法:明确诊断后给予中药汤剂三仁汤加减,基本药物组成如下:杏仁、慧攻仁、蔻仁滑石、车前子、木通、淡竹叶、芦根、法夏、厚朴等。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膛。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给予1%阿托品眼膏散瞳。必要时配合使用抗生素。1.4疗效标准:治愈:眼症消失,视力恢复或提高,荧光素钠染色阴性;好转:眼症好转,溃疡面部分愈合,荧光素钠染色阳性;未愈:眼症无变化或加重,病灶扩大,角膜穿孔。2.结果治愈41只眼,好转6只眼,未愈1只眼。治愈率为85%。治疗前后和荧光素钠染色:时间视力荧光素钠染色眼前手动~0・10.15~0・30.4〜0.6>0.8阳性阴性治疗前1420131480治疗后16329641角膜溃疡加重,眼内结构破坏、萎缩,最后行眼球摘除术。治疗前后48眼视力分布和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吋间视力荧光素钠染色眼前手动~0・10.15~0・3,0.4~0・6>0.8阳性,阴性治疗前14、20、13、1、48、0,治疗后1、6、32、9、6、41。讨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真菌感染性角膜病变。由于致病真菌侵袭性,毒性和耐药性不同,常规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吋对一些患者有良效,而对另一部分患者则少效。针对这一情况我科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时配合屮药治疗,并达到了一定的疗效。真菌性角膜炎屮医称Z“湿翳”o是指黑睛生翳,其表面微隆起,状如豆腐渣样,外观干而粗糙的眼病,本病多发生于气候潮湿炎热的夏秋农忙季节,因稻芒、麦刺、植物的枝叶擦伤黑睛,或戴角膜接触镜时损伤黑睛,或黑睛手术造成轻度黑睛外伤等,致湿毒Z邪乘伤侵入,湿邪内蕴化热,熏灼黑睛所致,在诊治过程中,分为二种证型:①湿重于热证。②热重于湿证。(1)湿重于热证辨证要点:眼有外伤史,湿毒Z邪侵入,湿郁化热,湿重于热,以黑睛生翳微隆起,色灰口多伴不断饮食,口淡无味,舌苔口腻而厚,脉缓等症为要点治以祛湿清热。方以三仁汤加减,在施治吋,若患者泪液粘稠者,加车前子15g(包煎)、草❷10g、木通6g、防风9g等祛风胜湿,加丹皮10g,郁金以行气活血之功效。加黄苓、茵陈以清热利湿,口淡纳差者,常加茯苓、苍术健脾燥湿,止如《温病条例》中所言:湿为阴邪,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2)热重于湿证:以黑睛湿翳隆起,状如豆腐渣,外观干而粗糙,或见黄液上冲,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辨证要点,治以清热化湿,施治时如黄液上冲甚者,加丹皮12g、玄参12g、黄苓10g.黄连9g>黄拍10g以清热解毒排脓,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10g,石膏10g以泻热通腑。3.药理方中药:车前子,性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清肝明冃。止如《药性论》屮所说:“车前子,能去风毒,肝屮风热,毒风冲眼,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现代研究表明,车前子有利尿作用,水浸剂对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竹叶:能清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