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韶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摘耍】目的探讨一期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骼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病人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水平,脊柱椎体间融合情况。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骼骨植骨术,术后预防感染,正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切口一期愈合,血沉术后1〜6个月逐渐恢复止常,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内植物的松动、断裂。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积极适当功能锻炼,在病灶清除基础上植骨融合,后路GSS系统内固定技术能够矫正后凸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达到治愈胸腰椎结核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62-03中图分类号:R52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2近年来由于耐药菌增加等原因使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而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1],在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约占60%[2],其致残率较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冃前国内外公认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理想效果应达到病灶清除彻底、有效减压和维持脊柱稳定性3项要求[3]。我院地处西南,胸腰椎结核患者较多。我科2004年5月〜2009年10月采用一期后路GSS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骼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科口2004年5月〜2009年10月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后路GSS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骼骨植骨术。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2.5岁。病变部位:胸椎3例,胸腰椎9例,腰椎4例。病灶累及2个椎体9例,3个椎体4例,4个椎体3例。伴有腰大肌脓肿]1例,骼窝脓肿2例,肾周围脓肿1例,2例有皮肤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14例。脊柱后凸角(Cobb角)7°〜40。,平均25.5°□13例患者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按ASIA分级:B级4例,C级8例,D级1例。??2.纳入标准[4]木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严重下腰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影像学表现为受累椎体严重破坏,造成脊柱不稳者。②有死骨、脓液或坏死组织进入椎管压迫神经;一侧或双侧巨大脓肿。③术前联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及营养支持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体温W37.5°C,血红蛋白>100g/L,血沉明显下降(50mm/h以下)时可进行手术治疗。④对有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或不稳、病情进展的患者应积极手术,合并完全截瘫或局部脓肿即将破溃时应尽早手术治疗。⑤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急性加重,虽经正规足量抗结核治疗后血沉下降不明显者。⑥脊柱有后凸畸形,且属于可以矫正的弹性后凸畸形者。⑦神经功能受损,减压范围较大,且提供该病手术后变脊柱节段即刻稳定,有利丁神经损伤的恢复者。⑧患者的全身情况允许,且细菌不具有耐药性者。??3.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除神经损伤症状急性加重者,术前需联合用药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通常用乙胺丁醇0.75mgqd或异烟月井0.3mgqd加利福平0.45mgqd加毗嗪酰胺0.75mgqd,检查肝肾功、血沉,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2)手术方法:先在C臂机下定位,标记病椎,根据病椎位置选择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硬麻醉。首先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肾上腺素0.1inl+250ml无菌生理盐水),以病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切口长度至病椎上下1〜3个正常椎体水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层,电刀紧贴棘突两侧切开竖脊肌显露至稚板。于切口上、下部咬平正常椎体上下关节突。上部正常椎体下关节突、下部正常椎体上关节突用开路器开口,探针探查周围为骨质,拧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预弯的联接棒并适当纵向撑开,矫正后突畸形,固定完毕后,缝合伤口。取侧卧位,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胸腰后外侧联合切口经胸膜腹膜外入路,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入路。充分暴露病椎及其上、下正常椎体,结扎节段血管。切开脓肿,彻底清除脓液、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死骨及坏死的椎间盘,送病理检查,并取脓液做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