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孙广治(黑龙江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个体差异因素包括性格、语言能力倾向、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和年龄因素。现在的研究成果还无法说明哪些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还有其它方面因素。关键词:个体差异;语言能力倾向;认知风格;第二语言习得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4)02-0047-03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外语学习中,即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按照众多学者的共识,这些个体差异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如何学习外语所持的看法和观点;2)精神和心理状态;3)性格因素;4)语言能力倾向;5)学习动机;6)认知风格;7)年龄因素。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探讨的是后五项个体差异因素。我们做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看法及其精神、心理状态固然对第二语言习得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它们本身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五项一般因素(generalfactors)的影响(Ellis,1999)。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探讨的是后五项个体差异因素。一、性格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许多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成功与否与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在性格因素中诸如自尊心(self-esteem)、抑制(inhibition)、焦虑(anxiety)、冒险精神(risk-taking)及内外倾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等会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影响,它们使学习速度以及最终外语水平产生差异。事实上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以研究较多的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为例,我们做如下的分析:近年的研究越来越表明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方面具有优势。原因是外向型性格使学习者有更多的参与语言实践机会,语言输入的总量上要远远大于内向型性格学习者;而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发展语言认知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这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和他们在读写方面花的时间更多有关而有人则认为这类学习者可能更善于利用其性格特点,对有限的输入可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形式分析,或解释为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可能在语法、翻译、阅读理解方面钻研更加深入。总体而言,外向性格的学生在掌握人际交往中所需的基本语言技能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在课内外口头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但在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及听力、理解能力、笔头表达等方面,内外向性格的人并无明显差异。二、语言能力倾向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能力倾向(languageaptitude)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即它是一种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它不包括天资、动机、兴趣等因素。一般认为语言能力倾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语言解码能力(soundcodingability,phoneticcodingability),即具有辨别、记忆所学外语因素的能力。该能力主要体现在拼读单词及掌握声音和符号对应关系的能力上。2语法解码能力(grammaticalcodingability),有的学者亦称其为语法敏感性(grammaticalsensitivity),这主要指学习者具有辨别句子中各个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的能力。3归纳学习能力(inductivelearningability),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所具有的辨别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对应关系模式的能力。4机械学习能力(rote—learningability),一般指对缺乏联系材料的学习或材料的意义联系缺乏领会的学习,即通常说的单纯重复、死记硬背的学习。第二语言习得中,此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等的记忆。国内外多年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倾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第二语言---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习得者成功与否的最为有效的预测器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具有较高语言能力倾向的人会学得更快些,更省力些。目前检验语言能力倾向的主要方式是进行语言能力测度。三、动机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老师及语言教学专家一致认为动机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机指的是那些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因素。在第二外语习得过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