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调整剂量1次,直到最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二26)和对照组(n二22)。两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大耐受量(预定目标剂量为50mg/d)o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8.5%)显著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有显著性(P180mmHg,舒张压>110mmHg。⑥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60・2±4・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n二26)和对照组(「22)。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达利全,罗氏制药公司生产),起始剂量3.125mg,2次/d,根据患者血压、心率情况,每2周调整剂量1次,直到最大耐受量(预定目标剂量为50mg/d)o不能达标者使其应用最大耐受剂量(心率不低于50次/min,血压不低于90/60mmHg)o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1.3心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o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心功能改善情况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o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157,P<0.05)o2.2心功能指标比较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明显好转,LVEF、CO、FS和LVD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见表2。分泌系统,阻断心室重塑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在改善短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头昏、乏力,1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心动过速,通过减少剂量后消失,未退出治疗。3讨论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2]。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的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造成心功能恶化,更加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阻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期血流动力学的同时,注重远期的修复性策略,改善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卡维地洛是一种具有a1受体拮抗作用的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在浓度21Pmmol/L时,能竞争性地拮抗al受体,并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卡维地洛扩张血管、降低总外周阻力的作用与其a1受体阻滞有关,因其同时有B受体阻滞作用,且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仅有弱的膜稳定作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膜表面B受体总数下调,表现为B1受体的数量和密度明显减少,B2受体则不变,但其功能异常。心力衰竭时B1和B2受体都使儿茶酚胺对心脏产生毒性,而卡维地洛可阻滞衰竭的心脏B1和B2受体,使B受体上调以改善心功能。卡维地洛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抑制心肌中氧自由基诱导的凋亡,阻断心室重构[3]o本文结果提示,在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改善。本组病例治疗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通过调整剂量后,不良反应消失,不影响治疗。表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心功能,且耐受性好,若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长期应用。[参考文献][1]杨田,沈萍.卡维地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2):110.[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7-23.[3]卡维地洛临床试验协作组.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10.(收稿日期:2008-01-11)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