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糖尿病足;发病机制;进展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99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遗传因素、免疫紊乱、病原体感染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过量的ROS产生后超过细胞抗氧化能力,就会对正常脂质、蛋白质、DNA等氧化作用增强,这些损伤最终会抑制细胞的[6]体,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葡萄糖、功能,破坏细胞整体性。此外,AGEs介导的细胞损伤还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糖尿病所带来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全球每年超过300多万人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死亡。在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足发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目前病因仍未阐明,其诊断、治疗较为困难,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就目前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望部分阐明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足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能思路。涉及促进蛋白激酶C(PKC)活化、参与多元醇途径等相[7][8]关机制。至此可以推断AGEs在高血糖引起的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因此,糖尿病足的治疗除缓解症状、严格控制血糖等措施外,必须高度重视针对AGEs的治疗。2免疫体液及细胞免疫缺陷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9],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及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也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多数病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的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这些自身抗体还能与神经生长因子发生交叉反应,引起糖尿病患者神经及组织损伤。免疫相关1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血糖、AGEs等多种致病因子[1]。高血糖环境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因子,但是近年研究发现AGEs与糖尿病足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蛋白、细胞: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T淋巴细胞亚型(CD3、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的一组稳定的终CD4、CD8、CD4/CD8)等,其免疫失衡也可以作为糖尿病足检测的免疫指标,研究发现单纯糖尿病组(SDM组)和糖尿病足部感染组(DF组)血清IgG较健康老年人(NC组)明显下降,末产物。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AGEs在体内蓄[2]积往往增多,但形成速度非常缓慢,含量也较低。发生糖尿病时,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及氧化应激均会导致AGEs蓄积大CD4/CD8显著低于NC组。此外在机体免疫反应体系中,参[10]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白介素-6)、补体系统也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量增多。[3]研究显示:增多的AGEs会导致细胞损伤,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方式:①对神经组织的直接损伤作用。AGEs的沉积促进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之间交联,从而抑制了轴浆运输,导致细胞内信号转导受阻,蛋白质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作用减弱,引发轴索变性,神经组织再生能力及传导速度下降。在糖尿病患者腓肠神经和股神经的神经轴突和髓鞘中均发现作用。Weigelt等研究显示,①溃疡足患者的细胞因子与[11]高危足相比显著上调;②溃疡足患者有较高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并且与足溃疡程度呈正相关;③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与白介素-8无关;④溃疡足患者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介素-10升高,白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不变。补体系统是体内的一个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体系,研究显示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其与微血管的病变高度相关,其中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中,补体成分C3、C4水平增高,这就导致具有细胞毒和促炎作用的膜攻击复合物(MAC)沉积,引起细胞有AGEs的沉积,其程度与神经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4]。②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NF-κB进入细胞核,促进血栓素-l、组织因子的基因转录,同时也调节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白介素-6的产生,还使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溶解、凋亡、死亡[12]。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