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无论是制造技术的发展还是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将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绘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制造业信息化密切相关的电了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咨询业,在中国还刚刚开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总量和中国出口总量中占•很高比例。2003年中国制造业T业增加值占中国GDP的36%,占冲国工业增加值的81。2%。但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产品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8。08%,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相比分别低约23、12及22个百分点。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中国制造业产品耗能约片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0〜30%,如发电、炼钢、水泥、乙烯、及载货车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出约19%、20%.31%、28%及55%;而单位产值产生的污染却远远高岀发达国家。产业基础薄弱,一些高性能基础材料、元器件大量依靠进口,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80%以上出自中国的外资企业。标志制造业水平的高性能制造装备,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正血临结构调整,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基于信息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制造流程优化控制将成为”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以降低能耗与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将产品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数字化,以加速产品开发与制造过程,提高制造装备和制造系统的柔性与可重组性;基于网络的管理,商务,现代物流,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制造业的合理分布与效率。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统计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企业2002年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约为207.8亿元,2003年增至243.1亿元,增速约为17.0%。其中,硬件产品支出占60.5%,软件产品为26%,IT服务为13.5%。目前,中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差距很大。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较好,一些企业已基木具备了与国际同行接近的信息化水平;而纺织、轻工等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内容也有较大羌别,如截至到2003年底国有大世企业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比例最高的是办公自动化(0A),占一50%;最低的是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占大型企业的6%。正在建设的业务系统中,所占一比例最高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和资产管理系统(AM),分别占21%;®低的是电了商务(EB),占%。计划建设比例最高的业务系统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其次是SCM、EB和AM等。中国大型企业业务系统建设状况见下图。»看更多图片»看更多图片图1中国大世企业业务系统建设状况(2003)2005年3月份发布的《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报告》统计分析了3303家企业的有效调查数据。报告显示:2003年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为137。13。(以2001年为基数100,2002年指数为118。21)调杳结果显示:近年来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具体可以从几方面来看:首先,企业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设立了CIO的企业由2002年的26。1%,增长为2003年的32。3%,增长23。7%: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32.30%■■设立CIO+増长率2001年2002^200拜200.35»看更多图片图3毎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百人)及增长情况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看更多图片图4计算机内部联网率图2企业CTO设立情况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快速增长。制造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2年的14。4台提高到2003年的18。7台,增长30o1%。计算机联网率由2002年的57。1%增加到2003年68o4%,增长19。9%o网上销售率由2002年的5。5%增加到2003年的7。8%,增长41。8%。网上采购率由2002年的4。6%增加到2003年6。9%,增长49。8%;0.3150.250.2100.1550.052002^2001年200拜■52.74%2001年2002¥200拜计務机联网率f-憎卷率10.00%8.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