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石油工业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张振军石油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总结了石油天然气行业“采标”工作的历史,分析了“采标”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石油工业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对策。主题词石油标准化采用国际标准进程AbstractAhistoricalreviewismadeoftheadoptionofstandardsinChina’soilandgasindustry.Thenananalysisismadeofthecurrentsituationofstandardsimplementationandsomesuggestionsaremadeontheconformityofnationalstandardswithinternationalstandardsinthefieldofoilindustry.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主要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公司构成,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三大公司共同组成的标准化行业技术组织。该组织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领导下归口负责石油天然气行业(上游)标准的制修订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三大公司都十分重视“采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采标”工作已成为石油工业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炼油厂使用的石油产品规格,以及部分原苏联标准、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标准和美国军用油品标准32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我国自己的石油产品标准。1960年,由陕西省的宝鸡石油钢管厂(以后划归原石油工业部管理),参照原苏联国家标准ГOCT8696-58制定了陕西省地方标准“陕冶1-60《螺旋焊缝电焊钢管暂行技术条件》”。80年代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以及《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列入重要法律内容,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工业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和“采标”工作。1982年起有组织、有计划地参加国际标准(草案)的投票,派员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主动举办国际标准化会议,组织翻译出版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文本等工作,开始了我国石“采标”工作的简要历史回顾石油工业标准化工作已有50余年的历史“,采标”工作也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早在1948年,玉门油矿机械工程师史久光先生,赴美考察回国,首次将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带回中国,开创了石油工业“采标”工作的先河。1952年为了解决制定石油产品规格标准的急需,由东北石油局组织引进了一批国外石油成品标准,并制定发布了国产石油制品14种标准。同年,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曾组织收集玉门、抚顺等TECHNOLOGYSUPERVISIONINPETROLEUMINDUSTRY7标准化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2年10月1成立归口单位受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按专业组织各研究院所和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了15个归口单位,参与了API等国际国外标准组织的投票工作,处理标准草案投票500余项。2组织成立“API标准翻译出版编辑组”翻译出版了部分美国石油学会API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发布的有关石油工业方面的ASTM标准和日本国家标准(JIS)中石油工业常用标准文本。推动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的“采标”工作。3承办国际标准化会议1995年5月至2000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集团公司)分别在北京、西安、成都成功地承办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TC193、ISO/TC67的三次国际标准化会议,使我国石油工业标准化人员直接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的最新标准资讯,也得到了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的交流机会和实际锻炼。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标准化与国际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提出采标规划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开展了《我国石油工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及API等先进国外标准的对比分析及采标方法研究》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设备和材料采标原则和方法研究》,提出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采标应以先进、有利、系统、主导产品优先,专业基础标准优先,与国际标准一一对应等采标程序和原则,提出了采标规划,使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和采标工作作到了有计划、稳步进行。如天然气石油与天然气计量、石油管材、机械产品等标准都是在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了采标率,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气、石油管材在转换ISO和API标准的转换率达到了30%以上。2000年以来,石油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