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黄瓜一冬萬笋一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秋黄瓜、冬萬笋、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秋黄瓜、冬萬笋、甜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秋黄瓜;冬萬笋;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S636文献标识码A1007-5739(2016)10-0068-011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1.1茬口安排一是秋黄瓜。8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收。二是冬萬笋。10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定植,翌年3月中句采收。三是甜(糯)玉米。2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6月下句至7月初采收。1.2品种选择秋黄瓜宜选择抗病抗逆、耐热、丰产性好、长势旺的品种,适宜品种冇津优11号、津春4号、津春5号等。甜玉米应选择熟性较早、植株高200cm以下的较耐密植品种,如晶甜5号、粤甜11号等。2主要技术2.1秋黄瓜2.1.1播种育苗。秋延后大棚栽培黄瓜,可采用直播法和育苗法。直播法节省育苗移栽的成木和用工,不会因移栽而伤根,秧苗长势强壮。其缺点是因高温多雨难以控制秧苗,往往出现缺苗断垄和幼苗徒长现象。育苗移栽法便于集中管理,在设施内遮阳、避雨、降温条件下育苗,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节省用种。2.1.2定植。南京地区一般6月至8月上旬均可在大棚上覆盖塑料膜和遮阳网穴盘育苗,苗龄15-20d,也可以直播。株行距一般为25cmX50cmo2.1.3温度管理。由于前期处于高温、强光照天气,不利于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必须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每天早晚和阴雨天充分见光,高温烈H中午覆盖。到9月下旬时,温度比较适宜黄瓜的正常生长,去掉遮阳网。进入10月中下旬就要及时覆盖棚膜,根据气温变化合理通风,调节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C,夜间13〜15°C。如遇寒流,可采取临时增温保温措施,使棚内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C[1]O2.1.4水分、肥料管理。在幼苗4〜5片叶时追肥1次,用尿素75kg/hm2对水配成0.3%的肥水浇施,随后搭架绑蔓。此后至开花前都应控制水肥供应,当70%坐住果以后,此时温度降低,适宜黄瓜生长发育,应大水大肥管理,穴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25kg/hm2或三元有机无机复混肥(10-6-9)450kg/hm2,随即浇透水。2.1.5搭架绑蔓。幼苗4〜5片叶时就应及时插架或吊蔓。架形一般采用人字架,每株黄瓜插1根架材,架材插在小行外侧,人7架交叉处用2~3根竹架横向连接绑扎,使之连为一体。如果吊蔓先在棚内两端设立柱,在英上部对应处固定铁丝,锦纶绳一端固定在铁丝上,另一端固定在植株基部,插架后基木上每周绑蔓1次,每次绑蔓时,要使各株的生长点朝向一致,并逐次交替变换方向,吊蔓朝一个方向上绕蔓。2.1.6采收。及早摘除根瓜防止赞秧。结果前期光照、温度适宜黄瓜生长,此时结瓜多,产量也较高,可以1〜2d采收1次。2.2冬萬笋2.2.1播种育苗。10月上旬播种,苗床宜做成宽lm的平畦。苗床浇足底水,种子混合干细土撒播,播种量1g/m2左右。覆盖0.3〜0.5cm的过筛细土。播种后搭小(大)棚,上盖槊料薄膜防暴雨。同时,播种畦面覆盖遮阳网,待有1/3苗出土时,去掉遮阳网。苗床土不宜过干或过湿,温度白天保持在20〜28°C,夜间保持在18〜22°C,如遇寒流,加盖小棚保温。2.2.2定植。深翻25〜30cm,耙碎整平。一般做平畦,沟宽和深都是0.3m0每畦种5行,行距40cm,株距30cm,82500株/hm20在起苗1d前,苗床地浇透水,挖苗时尽量带土坨,并保持根系完整[2]。2.2.3FT1间管理。定植后3〜5d,检查苗情,及时补苗。定植活棵后,以促为主,不能缺水,追施提苗肥1〜2次,每次用尿索75〜150kg/hm2対水后浇施。然后中耕除草,中耕时要细致小心,不要碰伤幼苗,促进根系发育。萬笋牛长需较冷凉的气侯条件,初霜期来临前2〜3d,也就是在11月中句上大棚膜,在最低气温达-2°C以下时,大棚+小棚双层覆盖。莲座期要注意防冻及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15〜20°C,最高不超过24°C,夜间10-15°Co2.2.4采收。在1—2月,当萬笋主茎顶端与植株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即可采收上市。2.3甜玉米2.3.1育苗。一般采用128穴的育苗盘,进行轻基质育苗,苗龄控制在20〜25d,壮苗标准为3叶1心,叶片肥厚、较浓绿,根系发达与基质凝结好。2.3.2整地施基肥。定植前15-20d扣上大棚膜,施足基肥[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