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11坐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哇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呼、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呼、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结朿后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卩0.05)。结论雷贝拉哮三联疗法起效快、效果好,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高,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以将此作为首选。[关键词]雷贝拉呼;奥美拉呼;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a)-0062-02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常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防治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向,为此本研究分别采用雷贝拉醴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呼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不同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①存在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反酸、暧气筹消化系统症状;②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并可见活动期溃疡;③病理学检查排除癌变患者;④排除伴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患者;⑤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如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⑥门诊或入院治疗前2周未应用抗生素类或其他治疗溃疡的药物。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2〜68岁,平均(44.3±16.7)岁,平均病程(4.8±2.6)年;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23〜67岁,平均(44・1±16・4)岁,平均病程(4.7±2.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哩,10mg/d,1次/d;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哩,20mg/d,1次/d;均连用1周。两组患者除上述药物外,均同时给予克拉霉素,0.5g/d,2次/d,阿莫西林:1.0g/d,2次/d,连用1周。疗程结朿后4周行胃镜检查以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1.3评定指标及标准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的溃疡曲愈合情况评定疗效:治愈为腹痛、腹胀、反酸、暧气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示溃疡消失或瘢痕形成;好转为腹痛、腹胀、反酸、暧气等临床症状缓解,胃镜示溃疡而积减缩$50%;无效为腹痛、腹胀、反酸、暧气等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示溃疡面积减缩〈50%或无缩小。总有效率(%)二(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X100%。以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病理学检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情况,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为幽门螺杆菌阳性。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愈44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4.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P<0.05)o2.2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5例(7.1%),阴性65例(92.9%),对照组阳性11例(15.7%),阴性59例(84.3%),两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二2.54,P>0.05)o3讨论大量研究表明,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以及胃黏膜保护能力下降为主,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酸分泌过高亦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耍因素[1]。幽门螺杆菌由黏液层侵入胃黏膜,可直接或间接刺激胃壁细胞大量分泌胃酸,使胃内碳酸氢盐保护屏障受损,促使胃溃疡的形成[2]。常规抗菌药物进入胃内,在强酸环境下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故不易清除适合酸性环境生产的幽门螺杆菌[3]。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呼,能够直接作用于胃黏膜表面的壁细胞,抑制H+-K+-ATP酚活性,减少基础胃酸及激发胃酸的分泌,提高pH值[4]。应用该类药物后,一方面能阻止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另一方血为抗生素发挥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