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情况综述【文献标识码】B【中图分类号】R179G478.2R19【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9-0778-04【关键词】视力,低;营养不良;肥胖症;齬齿;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是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的产物。自1979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在所属各区县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以来,至今整整30周年。3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近300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他们在当地卫生部门指导下,积极履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赋予的职能,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监测)和学生常见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成立于1984年9月,在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保健机构工作规程》、创建西城区学校卫生服务网络、学生常见病防治等方面成绩显著。现将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成立以来开展的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综述如下。1总体情况1994年起,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与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建立了西城区学生常见病防治的基础资料档案,至今西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包括口腔保健档案)已达100%,健康监测覆盖率为100%o近20a来,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頻齿等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2000年通过了北京市教育局和卫生局的终期考评。1995年被评为“全国学生视力监测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先进集体”,自1994年起至今连续被评为市、区“牙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获'‘北京市窝沟封闭预防齬齿项目质量优秀单位一等奖”,所级领导被评为“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先进个人”。2视力不良防治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显示,我国7〜18岁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52.9%,37.3%,61.4%和46.2%,其中16〜18岁组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分别达76.8%,65.5%,85.1%和76.5%,95%以上属“疑似近视”,将近3/4的在校高中生“疑似近视”[1]。回顾历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发现,1985-2005年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各群体视力不良率分别增长了49.1%,53.1%,116.0%和106.0%,疑似近视率分别增长了38.2%,34.2%,67.8%和58.3%。近视发生明显早期化、低龄化[2]。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也很严重。西城区2002-2006年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明显,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由2002年的24.01%,62.93%和79.30%上升至2006年的31.88%,76.45%和85.41%;视力不良率与年级成正比,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率由小学一年级的19.1%增至高三年级的81.6%[3]o近视一直是视力不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生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病。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4]。2.1常规工作,坚持不懈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每学期对所辖学校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并及时进行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将每天2次眼保健操纳入课表,严格执行。为遏制学生视力不良快速增长的趋势,2008年相关部门对1972年版眼保健操进行了修订,取消“挤按睛明穴”和“干洗脸”2节,增加“按压头部督脉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将“按揉太阳穴及轮刮眼眶”改为“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于当年10-11月在西城区中小学全面推广。保健所多次组织全区性的眼保健操评比,并要求学校每年进行1次全校性眼保健操评比。定时调整学生座位,调整课桌椅高度。每学年利用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用眼知识教育。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上述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贵在坚持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正是靠加强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和家长)及眼保健操,使试验组的近视率比对照组降低了27.9%⑸。2.2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是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卫生工作的特色,自1995年起已在全区学校推广普及。保健所与学校互动,将健康工作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技能,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全面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实施规范中规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