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可编辑.◎王佳1,2,赵文义1,2,孙守增1,2(1.长安大学杂志社,陕西西安710064;2.长安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4学术期刊与数据库良性发展模式探讨数据库的产生改变了学术期刊传统的出版形式,掀起了出版业的革命。传统的学术出版中,学术期刊通过邮寄等方式直接到达受众手中,其传播模式为:→学术期刊终端读者。而数字时代,数据库不仅参与到学术期刊的传播中,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构建了新的传播模式:→→学术期刊数据库终端读者。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数据库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渠道,推动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速度和发展质量,已成为学术期刊出版、传播和利用的主流形态。但另一方面,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术思想的传播。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据库对学术期刊的促进作用,忽视了其负面效果,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国内学术期刊和数据库的关系。[1]一.学术期刊与数据库关系现状1.学术期刊提供的数据资源价格与价值不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由于学术期刊自身特性所限,其受众小,广告收入更是微乎其微。[2]数据库作为学术期刊的主要发行渠道,理应成为学术期刊收入来源的重要部分。然而一方面,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签订《网络电子版合作协议书》,以集中授权的方式把全年期刊出售给数据库。另一方面,数据库向公众提供收费阅读,已形成网上包库、镜像站点、按流量计费和刊登广告等成熟的盈利模式。如中国知网发布了比较详细的收费标准《中国知网流量计费标准表》,同时还将收录的内容无限开发,开始对收录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制成海量信息数据库,走向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阶段。2012年,万方数据库年营业额超过3亿.专业.专注..word可编辑.数据库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文章在分析数据库与学术期刊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良性发展模式:建立公益性的统一数据库平台和按照学科划分的数据库平台;提倡微支付,实现个性化服务。学术期刊数据库统一平台微支付发展模式G237A1003-6687(201507-04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XW010;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KRM163;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项目(15W10;陕西省出版科学基金立项课题重点项目(14BSC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G6501003、2014G6501006、310850151003、310850152003王佳,(1985-,女,四川绵阳人,硕士,长安大学杂志社,《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主要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赵文义(1973-,男,吉林农安人,博士,教授,长安大学图书馆馆长,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出版传播学;孙守增(1963-,男,辽宁本溪人,硕士,编审,长安大学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方向:出版经营与管理。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5.07.009040201.75刊界.专业.专注..word可编辑.元,[3]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学术期刊却只能仅仅收取微薄的报酬,这就相当于以低廉的价格把期刊的电子版权拱手相送,如此贱卖,使学术期刊提供的数据资源价格与其价值严重不符。[4]然而,面对着数据库在发行上带来的强势垄断,学术期刊又不得不加入数据库的销售渠道,否则就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2.学术期刊独家授权影响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学术期刊独家授权是指信息内容服务商以独家方式制作、出版和发行出版机构出版印刷型期刊的任何电子、网络等数字化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未经信息内容服务商和各出版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使用各出版机构出版的期刊制作及出版、发行的任何电子、网络等数字化产品和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5]学术期刊独家授权有利于技术提供商(数据库控制内容提供商(学术期刊,从而控制出版内容,垄断数据资源,占据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这种跑马圈地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例如终端使用者必须支付更多的报酬来购买多个数据库,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从短期来看,数据库以较高的价格买断了某种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权,似乎对该学术期刊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帮助,然而从长期来看,学术期刊独家授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