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把110例住院的稽留流产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米非司酮组98例,采用米非司酮150mg,顿服24h后无宫缩,给予米索前列醇0.6mg,顿服。己烯雌酚组12例,采用口服己烯雌酚5mg,每日3次,连续3d,若子宫小于12孕周行钳刮术,子宫12~15孕周经宫颈羊膜腔外插管注入0.5%雷夫奴尔100mg后24h,行钳刮术。结果:米非司酮组的组织自然排出率达100%,己烯雌酚组无1例组织自然排出。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稽留流产,病人住院时间短,痛苦性小,并发症少,手术难度小,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关键词]米非司酮;稽留流产[]R984[文献标识码]C[]1673-7210(2007)10(c)-127-02我院近年来采用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2月~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110例稽留流产病例。年龄20~30岁,初孕妇46例,经孕妇64例。最大孕周21周,最小孕周11周,110例病人均在孕6~7周时检查确诊为早孕,入院时44例有少量阴道流血,1~7d不等,66例无阴道流血。有13例轻微腹痛,其余均无腹痛。妇科检查子宫小于12孕周的52例,12~15孕周的58例,尿HCG均为阳性。B超检查子宫大小均小于实际孕周3周以上。入院后常规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异常。1.2治疗方法随机分成两组。米非司酮组98例,采用米非司酮150mg顿服,24h后予以米索前列醇0.6mg顿服,以上凡给米索前列醇6h后未出现宫缩或阴道流血≥100ml者,则行钳刮术。己烯雌酚组12例,采用口服己烯雌酚5mg,每日3次,连服3d后,若子宫小于12孕周行钳刮术;子宫12~15孕周经宫颈羊膜腔外插管注入0.5%雷夫奴尔100mg后24h行钳刮术。两组年龄、孕产次、停经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观察服药后组织自然排出率、宫颈扩张情况、出血量(测量法)、手术时间、清宫次数、组织排出时间。2结果2.1组织物自然排出情况米非司酮组服米非司酮150mg后24h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宫缩,见组织物排出38例,加服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宫缩组织物排出60例。24h后行B超检查,35例完全流产,占35.75%,63例不全流产,占64.3%,组织自然排出率达100%。而己烯雌酚组无1例组织物自然排出。2.2手术情况见表1米非司酮组63例行清宫术,由于组织残留少,宫颈软化好,使手术操作难度减小,手术所需时间均小于10min。己烯雌酚组有8例手术花费时间大于10min,其中最长大于20min,仅3例小于10min,占30%。米非司酮组经手术时,宫颈软化扩张良好,能顺利进入6号以上吸管甚至卵圆钳;己烯雌酚组除2例宫颈插管羊膜腔外注入雷夫奴尔的能进入6号吸管外,余均需扩宫后才能进入6号吸管。米非司酮组术中出血均<100ml,己烯雌酚组术中出血<100ml者2例,大于100ml者6例,大于150ml者4例。出血明显较米非司酮组多。米非司酮组无1例行2次清宫术,己烯雌酚组有2例行2次清宫术。两组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3组织物排出时间米非司酮组从口服米非司酮到组织物排出,最长需36h,最短8h,平均28h;己烯雌酚组则服药3h后行钳刮术,花费时间比米非司酮延长。3讨论3.1米非司酮药理作用米非司酮是一种甾体类化合物,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在分子水平上与内源性孕酮竞争受体,降低孕酮活性,产生抗孕酮的作用,使蜕膜失去支持,子宫肌肉失去抑制,并促进宫颈胶原纤维的分解,从而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坏死、脱落,子宫肌肉兴奋、收缩、子宫颈张力下降。米非司酮可降低前列腺素分解,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宫颈软化兴奋子宫肌肉,促进子宫收缩,而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了前列腺素的产生,形成外源性前列腺素启动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的循环。这些作用有利于终止早、中期妊娠。3.2米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米索前列醇为合成的前列腺素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不仅能兴奋子宫肌,还能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促使胶原纤维降解,软化宫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协同作用增强了宫缩和扩张宫颈口的作用,进一步促使子宫内物的排出。3.3米非司酮用于稽留流产的优势由于稽留流产者死亡胎儿胎盘组织在宫腔内稽留过久可导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