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技术文件/DOCUMENTTEMPLATE编号: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说明: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1目的明确电气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及供用电设施的安全运行。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的用电设备、用电器具及人身安全的保障工作。3编写依据--4本文件采用下列定义——5职责5.1设备部安装人员认真执行,对电气设备正确安装、使用、维护。5.2设备部部长监督执行。6内容第2页/共21页专业技术文件/DOCUMENTTEMPLATE编号:6.1火灾预防措施6.1人体触电及预防:6.1.1人体触电:触电是泛指人体触及带电体,这时电流对人体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触电可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1)直接触电: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触电;(2)间接触电: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该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触电。6.1.2人体触电的三类情况:单相触电:当人站在地面时(人体与地面无绝缘隔离),人体接触任一相带电导线时所发生的触电。两相触电:当人体不同部位同时与两相带电导线接触时所发生的触电,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雷击触电。(1)跨步电压触电:当一根带电导线断落地上时,在落地点周围20米以内具有不同的电位第3页/共21页专业技术文件/DOCUMENTTEMPLATE编号:分布,若人两脚站在离落地点远近不同的位置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叫做跨步电压,如果人站在离落地点8-10米范围内,就可能发生跨步电压触电。(2)接触电压触电:当绝缘损坏,设备外壳带电时,则设备外壳电位将升高(高于地面),此时若人接触设备外壳便发生接触电压触电。(3)雷击触电:雷电时发生的触电现象称雷击触电。6.1.3防止触电的基本措施:(1)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a)绝缘:使用绝缘物,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b)屏护:采用屏障或围栏,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c)障碍:即设置障碍以防止无意触及或接近带电体。(d)间隔:即保持一定间隔以防止无意触及带电体。(e)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又叫残余电流保护或接地故障电流保护。漏电第4页/共21页专业技术文件/DOCUMENTTEMPLATE编号:保护仅能供作附加保护而不应单独使用,其动作电流最大不宜超过30mA。(f)安全电压:即根据具体工作场所地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如36V、24V及12V等。(2)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a)自动断开电源:可分别采取熔断器保护,接地接零保护、漏电保护、过电流保护以及绝缘监视等保护措施。(b)加强绝缘:采用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或采用另有共同绝缘的组合电气设备。(c)不导电环境:这种措施是为防止工作绝缘损坏时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点而导致触电,当所在环境的墙和地板均系绝缘体,以及同时出现不同电位的两点间距离能够超过2m时,便符合这种防护条件。(d)等早位环境:是将所有容易同时接近的裸导体(包括设备外的裸导体)互相连接起来,等化其间电位,防止接触电压。等电位范围不应小于可能触及带电体的范围。第5页/共21页专业技术文件/DOCUMENTTEMPLATE编号:(e)安全电压:与防止直接触电的安全电压措施内容相同。6.2防触电的设备安全保护措施:6.2.1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保护接地: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如外壳等)与接地装置实行良好的金属性连接,这种方法便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若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直接与低压配电系统的零线相连接,这种方法便称为保护接零。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方式的选择:(1)在中性点有良好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应优选用保护接零方式(同时要进行重复接地),企业有单独的配电变压器供电,均属此类。(2)凡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应统一实行保护接地。(3)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络中,应采用保护接地方式。对所有高压电气设备,一般实行保护接地。第6页/共21页专业技术文件/DOCUMENTTEMPLATE编号: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