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PowerSystemTechnologyDec.2006:1000-3673(200624-0073-05:TN734;TM764文献标识码:A学科代码:520·3040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张沛超1,高翔2(1.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市徐汇区200030;2.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7SystemArchitectureofDigitizedSubstationZHANGPei-chao1,GAOXiang2(1.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Shanghai激aotongUniversity,XuhuiDistrict,Shanghai200030,China;2.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Zhe激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Zhe激angProvince,ChinaABSTRACT:Thesystemarchitectureanddesignprinciplesofdigitizedsubstationareexpoundedandthetechnicalfundamentalsfortheproposedsystemarchitecturesareanalyzed.Thebasicschemeofnetworkcompositionforprocessbusandstationbusarepresented.Digitizedsubstationarchitectureswithhighreliabilityareproposedinthematteroffunctionalredundancyandnetworkfaulttolerance,andthesolutionsfortheconnectingofconventionaldevicesareputforwardintheprocesslevelandbaylevel.KEYWORDS:powersystem;digitizedsubstation;systemarchitecture;communication;IEC61850摘要:阐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和设计原则,讨论了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分别从功能冗余及网络容错等方面提出了多种具有高可靠性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并从过程层和间隔层方面提出了常规设备的接入方案。关键词:电力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通信;IEC618500引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直接表现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迁,即经历了集中式和分层分布式2个阶段。新一代变电站的结构在增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达到了节省系统投资以及简化维护等目的[1-4]。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继承了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高速以太网[5-7]、非常规传感器[8-9]和智能开关技术的应用以及IEC61850标准[10-11]的实施,使得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又有了不同于常规变电站的革新性变化。文献[4]讨论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选型问题,提出了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方案。文献[12]讨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了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IE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文献[13-15]详细探讨了常规变电站内的通信网络结构与协议等问题。上述文献都没有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具体架构方案、过程层结构以及结构可靠性等问题进行讨论。本文在介绍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网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高可靠性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并探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接入常规系统的技术方案,可为相关部门逐步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提供参考。1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基础1.1网络技术通信环节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16],对数字化变电站具有重要影响的网络技术包括:(1交换式以太网技术[5-7]。传统以太网采用随机的网络仲裁机制(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detection,CSMA/CD,其传输的不确定性是以太网进入实时控制领域的主要障碍。而交换式以太网具有微网段和全双工传输的特性,从本质上保证了通信的确定性,为数字化变电站采用过程总线提供了技术基础。(2IEEE802.1p排队特性[17]。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时,容易发生竞争服务资源的情况。IEEE802.1p排队特性采用带IEEE802.1Q优先级标签的以太网数据帧,使得具有高优先级的数据帧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另外,采用该技术还可将数字化变电站中的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合并为1个物理网络。(3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技术[5-6]。VLAN利用现代交换技术,将局域网内的设备按照逻辑关系(而不是物理关系划分成多个网段,这样就可以从逻辑上划分变电站中的控制网段和非控制网段,而不需依赖物理的组网方式以及设备的安装位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控制网段的实时性和安全性。(4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802.1w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5-6]。传统的以太网拓扑结构中不能出现环路,因为由广播产生的数据包会引起无限循环而导致阻塞,该问题可依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