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激angConstruction,Vol.27,No.8,Aug.2010泉州状元街的空间形态分析AnalysisoftheSpaceFormoftheZhuangyuanStreetinQuanzhou冯余萍1,陈力2,关瑞明2FENGYu2ping,CHENLi,GUANRui2ming(1.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7;2.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近年来大量的传统街区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在历史遗存与时代要求的碰撞中,步行商业街成为一种折中的手段被广泛采用。这种步行商业街涉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形态和意象的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城市街道空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以泉州状元街为例,通过对状元街的图底关系、空间序列、空间尺度以及空间意象的分析,展示步行商业街空间形态的丰富内涵。关键词:泉州状元街;空间形态;图底关系;空间序列;空间尺度;空间意象:TU-09文献标识码:B:1008-3707(2010)08-0007-04街道是介于城市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层次,它维系着城市与建筑的广阔空间。而步行商业街不但有着街道空间的特征,同时促进人们更多地交往和体验,赋予街道空间多层意义。研究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态,可以看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并发现空间形态的功能使用要求与社会人文意义[1]。泉州状元街是在旧城改造中,顺应城市发展而建成的一条步行商业街。状元街以“状元坊”为依托,结合周边的玄妙观和清白源井等历史名胜,成为一条泉州旅游特色街,被誉为“八闽第一街”。对状元街的空间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商业街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意义。容的文化特质,使得泉州融合多种文化,形成城市与建筑的多元化特征。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使得泉州赢得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赞誉。状元街位于泉州古城东侧著名的历史街区“东街片区”。东街和西街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是第一条贯通古城东西的主要道路与筑城时所开的南北大道(即今中山路)形成古城道路网络的“十”字结构。到五代时(907—960年)泉州已是布满大街小巷。宋元时期在城南增辟东西走向的新门街和涂门街,变原有道路网格“十”字形为“两横一竖”结构[3]。随后虽经历代改造与扩建,泉州古城“两横一竖”的道路主体结构一直保持至今。东街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当代日益膨胀的交通容量对这条老街提出了新要求。1995年底泉州市政府决定对东街片区进行综合性开发改造,对东街拓宽,为保持原有小商业街的特色和氛围,结合元妙观旅游景点的开发,从中山路钟楼广场行至元妙1泉州状元街概况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南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即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两代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成为“东方第一大港”[2]。海上贸易造就了泉州开放宽收稿日期:2010-04-01作者简介:冯余萍(1981—),女,浙江杭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8浙江建筑2010年第27卷观、南俊路与东街平行设计一条既是经营小商品,又是旅游观光景点的联线步行后街,即状元街(图1)。鉴于其肩负的历史文化传承重任,泉州市政府提出“泉州市旧城改造的关键在东街,东街改造的成败在步行街”[4]。状元街西起中山路,东至南俊巷,全长483m,分为3个区:从中山街到福中路为一区,从福中路到观东巷为二区,从观东巷到南俊路为三区。图1泉州状元街总平面2状元街的图底关系图底理论源于视觉心理学,后在城市与建筑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来探讨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图底互换使“底”也可以成为注意指向的中心而被强调,正如空间的被认识[5]。丹麦建筑史学家S.E.拉斯姆森曾用埃德加·鲁宾(EdgarRubin)著名的“杯图”来说明建筑的实体与洞穴(cavity),指出“建筑师除了将他的想象力用结构的形式———房屋的实体———来表达外,还可以用实体间的空间———洞穴来表达”[6]。城市可以用建筑来表达,也可以用街道来体现,图底互换为城市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在步行商业街中,街道具备图形的特征应被强调,首先要强化街道空间自身的整体感,其次要处理好与周围城市其它空间的衔接,这对于吸引人流进入步行商业街起关键作用。状元街作为步行街区,两侧的建筑界面协调完整,街道空间围合感强,连续贯通成一个整体。在状元街中把映射着东街昔日荣耀的牌坊作为象征元素,在空间节点处反复出现(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