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前教育的财政及其特点【摘要】法国崇尚自由、平等、下载的社会理念。这种理念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就逐步贯穿和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学前教育体系本身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载体,也是国民性的启蒙者、传统文化和意识的承传者,在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还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稳定手段,促进生产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法国学前教育的财政及其特点,旨在了解其如何通过资源的配置和切实的政策手段来影响文化和传统的发展、教育质量,及其借鉴意义。【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财政法国教育【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39-02法国的学前教育受卢梭“自由和本性发展”教育思想影响很深,教育大纲明确了学前教育的五大方向:①提高语言能力,开启儿童智力;②成为学生;③学会用身体行动,表达自己;④认识世界;⑤接受、感知、想象、创造。一、法国学前教育财政的规模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由幼儿园和托儿所两部分组成,托儿所负责照顾0~3岁的幼儿,幼儿园接受2~6岁的儿童。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体,据法国教育部最近数据显示,全国有幼儿园17213所,学生2551100人,教师约为364000人,学前教育平均每个班26名学生。2006年,用于初等教育(含小学)的财政支出为334亿欧元,占当年国内年教育总投入的27.5%,其中幼儿园教育部分占初等教育的三分之一以上,在120亿欧元左右。据法国国家家庭补助局(CNAF)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底,法国共有近10000所各种类型的托儿所机构,照料着约328000名婴幼儿,2005年法国为托儿所支出77亿欧元。综合以上两项数据我们看到,法国对学前教育的公共支出在197亿欧元/年以上。另据法国教育部统计,2006年每位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平均教育成本为4660欧元/年,每位儿童在学前教育期间的平均总成本为14910欧元,占初等教育(含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总费用的36.6%。二、法国学前教育投资的经费来源法国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和托儿所的经费来源不同,幼儿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部拨款,托儿所的经费主要由社会保险和补助机构提供。幼儿园的经费组成根据法国教育部2007年报告显示,2006年的幼儿园教育经费来源中,国家财政直接划拨51.5%(教育部51.3%),地方支出41.6%,家庭补助局1.7%,家庭支出比例仅为5.2%。我们注意到以下两个特点:①家庭的支出负担比例较轻,这对学前教育的普及有促进作用;②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民营非营利团体、社会福利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分担学前教育支出,纾解国家负担。托儿所的经费组成根据法国社会保险局2007年的报告显示,2005年法国政府对于托儿所的经费拨付中,60%的费用由国家家庭补助局(CNAF)提供,地方财政提供27%,国家财政提供13%。国家财政支助部分,大多通过税务减免的方式间接实现。虽然国家家庭补助局(CNAF)的经费来源于各类税收和社会分摊金,实际上还是国家通过对社会资源的运作,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和教育平等性。托儿所经费的来源形式突显了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学前教育办学形式。三、法国学前教育的财政特点基于整个社会对于学前教育思想的认识,政府对教育财政的实施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投入总量大(1)学前教育的直接投资,主要由国家、地方财政和社会福利与补助机构负担,民营机构和家庭也形成了一定支撑。综合各方数据,2006年法国财政对3~6岁儿童学前教育的直接投资120亿欧元以上,社会福利和补助机构、地方财政分别对3岁以下幼儿投入46.2亿和20.79亿欧元。(2)间接投资,由政府向学校、家庭、相关公共事业单位实行税务优惠和减免。资料显示,2005年法国政府对于各种看护3岁以下幼儿机构实施的减免中,其中对于一般性质的看护人员共减税3.91亿欧元,对于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免除税务1.4亿欧元,给予有关企业3500万欧元的减免,合计5.66亿欧元。2.投资来源多样化除了有国家办学之外,还有企业办学、社区街道性质、集体互助、民营非营利、家庭托护等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单元,对于所有这些形式的办学,国家都给予充分的补助和扶持。由于有国家财政的支持,调动了一批民间力量投入到学前教育中来,补充了学前教育的供给。3.遵循了教育投资非营利性、连续性、固定性、递增性的特点据法国教育部统计,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