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观察威海市立医院小儿血管外科山东威海264200【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并接受手术的40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对该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20例,对该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85%,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t;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护理;护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79-01先天性肠闭锁是常见的新生儿急腹症,也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较低,但是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⑴。现阶段,手术治疗是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术后护理较麻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大幅下降⑵。本文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并接受手术的40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并接受手术的40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作为研究对彖,将其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出生时间21h~5d,平均时间(1.93±0.87)d,出生体重2.1~3.6kg,平均体重(2.95±0.63)kg,病理类型:I型12例,II型6例,III型2例;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出生时间23h~5d,平均时间(1.95±0.0.79)d,出生体重2.0~3.5kg,平均体重(2.88±0.61)kg,病理类型:I型13例,II型5例,III型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标准,均为足月儿,无严重的心、脑、肾脏功能疾病,代谢正常。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时间、体重、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的主要方法为:①保温护理,患儿术后要做好保温工作,可以将其放置在保温箱内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做好患儿体温的监测,必要时采用多巴胺以改善微循环。做好病房的消毒和卫牛工作,保证医牛和护士进行医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②胃肠减压护理,在患儿手术后5d内保留胃管,注意观察吻合口以防止其愈合,如果胃管出现堵塞应该及时的使用牛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做好患儿口腔清洁工作。③营养护理,按照新牛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对患儿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在患儿术后Id内采用螺旋鼻肠管注入100ml的生理盐水,在术后第2d向患儿肠内输入营养制剂,初始以氨基酸1.5g/(kg?d),小白肽以67kal/100ml为准,随后根据患儿的病情逐渐增加,直至氨基酸为3.5g/(kg?d),小白肽为120kal/100mlo④饮食护理,在患儿术后排气、排便通畅且胃液减少后即可将引流管夹闭,禁止过早的喂奶,避免吻合口愈合及吻合口痿的发牛;带患儿的胃管拔出后即可采取斜坡位进行喂奶,每天6次,每次20ml,在喂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体征和吮吸情况,如果患儿在7d内仍未排气、排便,则需要采用20ml浓度为3%的牛理盐水对其进行灌肠治疗,每天1次。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木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t;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