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食指及其诗歌第25卷第3期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Vol125No13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No13,2006[收稿日期]2005-12-15[作者简介]张凤超(1965-),女,河南临颍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浅论食指及其诗歌张凤超(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摘要]诗人食指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他的诗始终贯穿着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主题,具有浓重的/私人性0,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韵律美,在新诗格律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弥补了中国诗史一定时代在艺术方面的空白。[关键词]食指;诗歌;主题;韵律美[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124(2006)03-0055-02但凡喜欢或读过中国当代诗歌的人,大都知道诗人食指。但是,翻开中国当代文学史,却又几乎找不到有关食指的内容,仅仅是最近几年才又重新/发现0了食指,尤其是11018年文友文学奖授予了食指,并在授奖辞中称/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一切0。[1]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又授予了住在精神病院的食指和早在11019年就卧轨自杀的海子,使得此二人再次声名大噪。一时间,赞誉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这也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食指是一位填补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早在十六七岁的青春时期,食指便写出了5海洋三部曲6、5鱼儿三部曲6、5相信未来6等三十余首为时代立言的好作品,这些诗歌不胫而走,在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中广为传诵,独领新诗之风骚。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后来在知青中广为传抄的5相信未来6,那一行行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琼浆,如寒夜中的一柄柄烛火,将千千万万灰暗的心灵照亮。诗人多多在5被埋葬中的中国诗人6一文中说:/就郭路生早期抒情诗的纯净程度上来看,至今尚无他人能与之相比。0诗人林莽说:/在我们空旷的精神世界中,是食指的诗歌为我们洒下了一线温暖的阳光。05食指的诗6一书的责任编辑王清平认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北岛、舒婷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0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可以说食指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定向的基石,他被人们称为/新诗第一人0,毫无疑问,食指是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食指曾经说过:/人们评价我的诗歌时,总说六十年代的那些,这么做我非常不满意。我疯了以后,七八十年代写的那些诗更有价值。0[2]但是,历史地看待他的诗歌,我们不能不说,诗歌的质量与诗人在他所处的时代的地位是不能等同的。食指在七八十年代及其以后的诗歌尽管在质量上有新的提高,在艺术上也有新的探索和进步,但由于诗坛的纷繁变化,由于他毕竟是一个注重内心的诗人,与火热剧变的时代有了隔阂,还有他的精神病院生活的局限,在人们的心目中和记忆里,食指还是铭刻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0那个永恒的瞬间。在一片炙热的沙漠里,他的5相信未来6就是那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绿洲。就像郭沫若之于5凤凰涅盘6、徐志摩之于5再别康桥6、艾青之于5大堰河我的保姆6一样,食指和他20世纪60年代的诗歌将永远紧紧连在一起的,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将来食指再有什么样的辉煌,只要翻开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史册,他在那一页的光芒总是最抢眼的。二、食指的诗歌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就是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他的诗/哀而不伤0,深得传统文化温柔敦厚的真传。尽管诗人历尽艰辛,但在诗中却没有太多的悲愤,没有颓废和激烈的反抗,没有晦涩和玄虚,而是充满了执著和殷切的希望。食指的经典之作5相信未来6[3](P10)创作于1968年,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正如诗人林莽所称:/5相信未来6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0[4]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0,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0,诗人依然用/美丽的雪花0、/凝霜的枯藤0、/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0,用/孩子的笔体0写下/相信未来0,这首诗就是现在重读依然让人动心。食指面对的是令人几乎绝望的现实,可是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