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奴卡菌感染的护理徐玉兰王金平刘素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430022)【】R473.5【文献标识码】B【】2095-1752(2012)33-0267-0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SLE合并感染是SLE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疾病木身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和一系列免疫抑制剂治疗更增加了狼疮患者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感染的病原菌来自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少部分来自于机会致病菌,在这些机会致病菌所导致的狼疮患者的感染中,奴卡菌是极为少见(0.7%—2.8%)[1]的。但它们却造成了约30%-50%[2]狼疮患者的死亡。奴卡氏菌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慢性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感染菌.病理特点是宿主化脓性表现并形成脓肿,感染主要累及肺(70%—80%)、中枢祌经系统(35%)、皮肤(20%),并可全身播散[3]。我科于2010年11月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奴卡菌感染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6年余,一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肿块,压痛明显。在当地医院切开引流出脓性分泌物,一周前双下肢、腹部和腋窝出现大小不一肿块,红肿疼痛明显,渐出现头晕,头痛,无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于2010年11月18日收治我科。入院体检:T38°C,R20bpm,P96bpm,Bp109/81mmHg,神情,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满月脸,头发稀疏,口唇皲裂,颜面部未见红斑,口腔黏膜光滑。左踝关节、左小腿内侧、右小腿内侧、大腿内侧、下腹部正中及左侧腋窝可及大小不一肿块,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部分有波动感,边缘清楚。全身包块B超示双侧小腿腓肠肌内非均质性伍块(考虑炎性包块,并脓肿形成);左足内外踝,右侧腹壁,左侧腋窝低冋声团,考虑炎性包块。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包少量积液。血常规:白细胞21.46G/L,红细胞4.47T/L,血红蛋白128g八,血小板116G/L,中性粒细胞94.3%。尿常规:尿白细胞(+++),尿蛋白(+),尿胆红素(+),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总胆红素47.8umol/L,非结合胆红素29.7umol/L,碱性磷酸酶261U/L,谷氨酰转肽酶683U/L,白蛋白34.5g/L,球蛋白36.4g/L,尿素氮7.36mmol/L,钠129mmol八。血沉77mm/h;C反应蛋白170mg/L,ENA全套:ANA弱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Anti-nRNP弱阳性。腹部B超示肝多发实质性肿块;脾脏稍大;膀胱颈部增厚毛糙,腔内稍强回声团,考虑沉淀物。颅脑、肺、纵膈CT平扫示左侧顶叶、枕叶片状低密度影,右侧小脑幕上方结节状低密度影,左侧眼眶外上皮下见条状高密度影,额部皮下见点状高密度影;双肺支气管炎,双肺间质性病变,以右肺上叶及双肺下叶为著;右肺数个结节影,右肺上叶后段者内可见空洞形成;双侧胸膜增厚粘连;肝脾增大;双侧肋骨多发局限性膨隆并骨质致密。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室管膜下、小脑异常信号,多考虑肉芽肿性病变可能性大;不除外脑囊虫病;转移瘤待排。脓液涂片未找到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血培养48小时无细菌生长。结核抗体+结核片:LAM(+)、38KD(+)、16KD(-)、结核抗体(+);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595ug/L,其余阴性。非开放性脓液细菌培养检出奴卡菌;未检出厌氧菌。明确奴卡菌感染后,合理调整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使用头孢甲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正常,皮下部分包块消退,头痛减轻。出院继续行上述治疗,一个月后来院复查,皮下包块消退,肺部及脑部大部分结节影吸收消失,随访至今,病情无复发。2.护理2.1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此病人由于患系统性红斑狼疮6年余,此次合并奴卡菌感染后体温一直偏高,患者比较焦虑、恐惧和压抑。对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体贴病人,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向患者提供了奴卡菌的相关知识,向其介绍了奴卡菌感染后治疗奋效的相关报道。并鼓励患者积极诉说自己的感受。通过以上护理,患者的恐惧感逐步消失,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此外,对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疏导,取得家属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2.2用药护理根据医嘱及吋准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