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以广西贡川纱纸工艺为例□韦丹芳[摘要]采用参与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贡川纱纸业的传承情况进行调查,认为纱纸工艺背后文化心理的缺失,纱纸工艺僵化单调、产品缺乏创新等是贡川纱纸传承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有意识地对传统纱纸进行革新,通过增加经济效益来激发当地人传承纱纸工艺的热情,让当地人正确理解纱纸工艺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将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成为自觉行为等对策。[关键词]传统工艺;纱纸工艺;贡川[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179(2007)04-033-06DifficultiesinInheritingTraditionalhandicraftsandtheCountermeasures———ACaseStudyofGauzePaperMakingProcessinGongchuan,GuangXiWei2Danfang(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Abstract:HavinginvestigatedtheinheritanceofgauzepaperindustryinGongchuanbymeansoffieldworkandquestionnaireanalysis,theauthorholdsthatthedifficultiesininheritinggauzepaperindustryresultfromtKeyWords:traditionalchuanhandicrafts;gauzepapermakingprocess;Gong2芳期以来,对于传统工艺的认识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工艺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不能也没有必要对传统工艺不加贡川纱纸业传承情况的调查,试图对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作一探讨。长区分地进行保护,应选择其中重要的、有价值的工艺进行保一、贡川纱纸工艺传承现状贡川村位于红水河畔,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距离南宁市150公里。贡川是个人多地少的社区,据村部2000年统计材料显示,全村近千户人家中有650户造纸,且多数的家庭是将它作为主业来经营。[3][1]护;二是认为传统工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和现代价值,抢救传统工艺刻不容缓。[2]在众多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努力下,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却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3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壮学中心项目“广西壮族传统工艺调查研究”(2006);广西民族大学重点项目“贡川壮族传统纱纸工艺保护研究”(2005)。GXMDXB人类学韦丹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33对贡川纱纸业现状的调查除采用参与观察法外,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纱纸生产者、销售者、非纱纸生产者和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及在校中学生。先后访谈了60余人,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10份。访谈对象的年龄分为五个年龄段进行统计,50岁以上的为43人,占39.1%;40~50岁25人,占22.7%;30~40岁的11人,占10%;20~30岁的12人,占10.9%;20岁以下的19人,占17.3%。从年龄段来看,各年龄段调查的人数虽稍有不同,但相差不大;从性别来看,男女几乎各占一半,基本上能反映情况。55岁的韦叔是村里生产纱纸的大户,他家里有一个小作坊,除了自己加工纱纸外,他还做了三个用火裱纸的“黄牛”,用于给村里人裱纸,他负责收购村里的纱纸,是当地有名的二老板。为了恢复以前的裱纸办法———用“黄牛”来裱纸,他请教了很多村中的老人,也因此对村里老辈人的纱纸工艺较为熟悉。他说,传统的造纸均在靠近红水河的小作坊中完成,造纸的工具是简单的铁锅、锤打纱皮的木板和木锤、捞纸的纸槽、晒纸的烤炉等,在整个造纸过程中,所有工序均由一家一户独立完成,不需要专门的分工。与传统的造纸相比较,纱纸的制作工序是一样的,但在每个具体的工序里又都有变化。从造纸场地来看,村中出现了专业的碾料作坊,在这种专业的作坊里,他们用电动机来带动碾料机,可以在半个小时里碾完上千斤的干料,这是过去贡川人造纸所不敢想象的。在柴油机广泛使用之前,全靠人力来捶打纱皮,造纸人家吃过晚饭便全家出动,用手工来锤打纱皮,也仅够第二天造纸用。像韦叔这样清楚传统纱纸工艺的造纸人也不少,40岁以上在家造纸的人多少都能说出一些,他们感叹最多的是以前老辈人造纸太辛苦了,而他们关心最多的是如何才能再提高生产的效率,一些人看到笔者在调查纱纸工艺,便问笔者是否知道哪里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他们很想用机械化的方式来造纸,以提高效率。还有一些人则表示出对现在的造纸工艺的担忧,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使用的造纸工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