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osa—Hunt综合征的128层CT表现韩礼良刘金萍卢春梅刘克金具胜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CT/MR室河南南阳474750作者简介:韩礼良,男,1968,汉,河南浚县,木科,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胸部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128层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例THS的128层CT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128层CT表现.结果3例THS128CT平扫均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宽,2例伴眶上裂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邻近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同时伴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钙化;增强扫描3例均示患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2例累及眶上裂,1例累及视神经孔,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例显示眶上裂肿块推移血管伴同侧海绵窦引流静脉增多、增粗、扩张、迂曲•结论128层CT可以显示THS病变的部位、范围、强化程度,以及累及血管病变,有助于TH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关键词】Tolosa-Hunt综合征;海绵窦;眶上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445【文献标识码】B【】1008—6315(2015)12—0063—02Tolosa-Hunt综合征仃HS)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内科及眼科疾病.其影像学表现以磁共振成像报道较多,并己成为TH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现搜集3例经临床确诊的THS的128层CT资料,结合有关文献,以探讨128层CT对THS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木组病例全部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岁、26岁及57岁•病史7天至2月.1・2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设备采用PhilipsIngenuityCore128CT.患者仰卧位,先行头部平扫,扫描范围从枕骨大孔至头顶,包括头皮软组织•增强扫---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描动脉期采用对比剂追踪技术,ROI设在颈内动脉,阈值10OHu,延迟吋间3・5—5.Os;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迟18Os再次扫描•扫描条件:12OKy智能自动毫安,准值器宽度:640.625mm,螺距:0.5,转速:0.5s/rot,FOV:280mmX280mmz分辨率:标准分辨率,图像大小:512X512•扫描完成后在操作站目录侧显示器上重建,重建参数:FOV:260mmX260mm,层厚:1・0mm,层间隔:0・5mm,图像人小:512mmX512mm,过滤方式:标准•垂建完成后将数据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IntellispacePortalRelease^V6.0.2.33500)作后处理.图像后处理以多平面重组(MPR)为主,结合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枳再现(VR)等技术.1.3128层CT影像分析以健侧作为参照,比较两侧海绵窦宽度和眶尖软组织的CT值•正常海绵窦、眶上裂及视神经孔大致对称,海绵窦、眶尖内充填脂肪为低密度,由于正常情况下海绵窦内神经不强化,而病变强化,故其内显示等密度软组织影且强化为异常,根据异常软组织影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2结果本组3例患者其中2例曾在外院行头部1・5T磁共振平扫」例显示右侧海绵窦增宽伴邻近硬脑膜增厚,1例未见异常・3例THS128CT平扫均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宽(图1),2例伴眶上裂软组织密度肿块」例邻近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同时伴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段及眼段管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3例均示患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图2),2例累及眶上裂,1例累及视神经孔,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1例显示眶上裂肿块推移血管伴同侧海绵窦引流静脉增多、增粗、扩张、迂曲(图3),血管分析(AV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管壁不规则钙化,管壁毛糙,轻度狭窄,以右侧颈内动脉为著;延迟扫描示海绵窦旁、眶上裂及视神经周围软组织强化(图4、5).VR示右侧海绵窦旁硬脑膜明显强化,右侧蝶顶窦、岩上窦显影提前,右侧鞍旁静脉增多、迂曲(图6).3讨论3・1Tolosa—Hunt综合征仃HS),音译陶鲁沙一亨特综合征或托一亨二氏综---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合征,曾称为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OphthalmoplegiafO),是一种伴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国内高应弼【1】1979年首先报道了8例,2001年国内管氏等【2】报道曾对1例THS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灶,肉眼观察为一侧海绵窦区的灰色肿块,质硬,边界清,血供不丰富•镜下可见大量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为主组成的肉芽肿病变.THS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起,可能是-•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因眶内炎性假瘤和THS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