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CHINESEGENERALNURSING.0ctober.2009Vo1.7No.1oC厥的紧急措施,如针刺人中,百会,合谷穴及物理降温的方法,积极预防,使d,JL惊厥减少或损害度降低.指导患儿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给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对婴幼儿的防感冒护理.4小结在&JL惊厥的抢救过程中,尽快应用止惊药物终止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对症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及知识技能,医护之间配合密切,将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降至最低.参考文献:[1]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8—261.[2]刘清华.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ll(1):32.[3]吴淑芳.小儿惊厥并发症防治[J].中华l临床医学杂志,2004(20):76.[43张杰红,邱小兰,陈惠珍.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l(6A):616.Es]刘美凤.小儿惊厥急救护理经验浅谈[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5(5):1.[6]金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59.[7]陈红英.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6.E8]贾振蕾.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惊厥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2C):562.作者简介张秀团,郑月红工作单位:361000,福建省厦门妇幼保健院.(收稿日期:2009—05—26)(本文编辑郭海瑞)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冯丽钦,周小香,江雅,李清摘要:临床上针对这些重症心肌炎及其严重的并发症,除了常规的内科治疗以外,还采取一系列介入及其他辅助技术协助疾病的治疗,如呼吸机正压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等,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这些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需要相应护理工作的配合,护理人员必须懂得相应医疗手段的基本工作原理,观察及护理要点,同时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做好病人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促进疾病康复,减轻病人的痛苦.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呼吸机正压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09.30.019文章编号:1674—4748(2009)lOC一2754—03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组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心肌损害性疾病,多为突然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一斯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因其病情变化快,病程短,如抢救不及时,病人可在数小时内死亡,早期病死率为11.2lI].我院于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重症心肌炎5O例,其中有l6例心肌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经过及时诊断,争分夺秒地抢救,严密病情监护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8年12月本院共收治16例心肌炎病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O岁~45岁;既往身体健康,追问病史,入院前1周~2周9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7例有消化道感染史,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所有病人均未予重视,照常工作和运动.所有病人入院时均出现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症状:自觉头晕,胸闷,心悸,尿少,血压低于80/40mmHg(1mmHg一0.133kPa),心率>100/min,四肢湿冷;其中4例病人伴有明显胸痛类似心肌梗死症状,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血管病变,确诊为急性重症心肌炎.1.2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均显着增高,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97U~1573U/L,肌酸激酶134u/i~1617U/L,肌酸激酶同工酶76U/L~144U/L,乳酸脱氢酶366U/i~3312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3U/L~928U/L,心肌酶检查在起病第1天~第3天最高.4例病人TnI,TnT显着增高(高于正常值上限60倍~180倍),脑钠素359pg/mI~698Pg/mL,3例流感病毒B阳性,8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心电图表现:7例心电图Ⅱ,11I,aVF导联ST段弓背抬高0.2mV~0.5mV,I,aVI导联ST段压低0.1mV~0.31"1"1V,均有病理性Q波,随后出现相应导联T波倒置.X线,超声波检查都未见心脏扩大.心肌核素检查结果呈小灶性心肌缺血,符合心肌炎表现.1.3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