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主要表现】(1)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等,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第1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最新考纲试题角度备考分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7·全国Ⅰ卷,34:通过苏联漫画考查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2)2016·全国Ⅰ卷,35:考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3)2016·全国Ⅱ卷,35:从美国政府机构支持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海外巡演考查美苏争夺中间地带(4)2013·海南卷,20:从柏林危机考查冷战特征(5)2011·海南卷,21: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的状况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特点1.高频考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2.教材空白点: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美苏“冷战”中的缓和。3.备考策略:(1)梳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把握不同时段国际关系的特点与影响。(2)掌握“冷战”的表现,认识到美苏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争夺,分析不同“冷战”措施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反思“冷战”。(3)掌握促进多极化发展的因素,关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发展及第三世界的崛起壮大。(4)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2018·全国Ⅰ卷,35:从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2)2017·海南卷,20:从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外交活动考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3)2016·海南卷,28:从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考查美苏关系的缓和(4)2014·海南卷,21:从日美修改军事条约考查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5)2013·全国Ⅰ卷,32: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联系角度考查欧洲联合的原因(6)2013·海南卷,21:从第三世界的含义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7)2012·课标卷,35:从1965~1995年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的变化考查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8)2012·海南卷,23:从1970年联邦德国的外交活动考查欧洲紧张局势的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15·全国Ⅱ卷,35:考查两极格局形成和变动的原因(对应学生用书第84~85页)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西欧和日本衰落。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③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表现方面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①发表时间:1947年3月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时间:1947年经济马歇尔计划①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经济互助委员会①时间:1949年美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②实质:以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③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②目的: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北约建立①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②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③性质:军事政治集团④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华约建立①时间:1955年②影响: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