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二维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分析体会[摘耍]冃的:探讨腹部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经腹部检杏对2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200例健康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对比,并测量其体积以及内外腺比例。结果:小前列腺增牛时前列腺体积变化不人,超声主要表现为内腺增大,内外腺比例较正常前列腺明显增大。结论:二维超声测量前列腺内外腺比例对诊断前列腺增生有较大帮助,对于体积不大的前列腺增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关键词]经腹二维超声;前列腺增生;诊断[]R697+.31[文献标识码]C[]1674-4721(2010)04(b)-075-02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在50岁后出现症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以卜尿路梗阻为主要症状,如丿來频、夜丿求增多、丿來流缓慢、变细、排尿费力、射程短、充盈性尿失禁甚至排尿怵I难等。木文对木院经腹部超声检查的2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200例健康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旨在提高前列腺增生症的超声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260例患者为木院2005年6月〜2009年11月经腹部二维超声检杏的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年龄45〜81岁,平均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多、尿末滴沥、排尿困难、血尿等;对照组200例健康者,年龄20〜39岁,平均30岁。1.2方法使用东芝纳米T0及迈瑞DC-6超声诊断仪,3.5MHz凸阵探头,患者膀胱适度充盈条件F,在耻骨联合上区作纵横扫杏,观察前列腺人小、形态、包膜及内部回声情况,测量前列腺上下、前后及左右径数值人小,按公式体积(cm3)=n/6X左右径(cm)X前后径(cm)X上下径(cm)[1];根据张徳元[2]报道,将前列腺增生分小、中、大三种类型:①小前列腺增生,左右径稍大,约3〜4cm,底部易触及,上下径3.5~4.0cm,中央沟浅,前后径约3cm;②中前列腺增生,左右径约4.5〜5.0cm,底部能触及,上下径4.5cm冲央沟平,前后径约4cm;③大前列腺增生,左右径约6cm,底部不能触及,上下径大于6cm,中央沟消失,前后径约5cm。测量前列腺内外腺的厚度并计算其比值。2结果2.1前列腺体积与内外腺厚度比例200例正常组前列腺体积大小为10.6^20.8cm3,内外腺厚度比例为0.95:Cl.1:1;小BPH组共46例,前列腺体积大小为15.3~26・3cm3,内外腺厚度比例为2.6:广4.5:1;中BPH组共156例,前列腺体积大小为42.2~58.7cm3,内外腺厚度比例为4.2:「5.8:1;大BPH组共58例,前列腺体积大小为81.3〜129.5cm3,内外腺比例为6.3:广9.2:1。2.2声像图表现止常组前列腺的体积不大,形态扁平规则,结构分布正常,内腺小,回声低暗、均匀;小BPH组表现为前列腺体积无明显改变,形态略为饱满,前列腺内腺区增人,回声稍强,部分可见增生结节,内外腺比例增大。中、大BPH组前列腺体积明显增人,多呈对称性增人,内腺明显增人,回声增强,呈近球形,部分向膀胱内外腺明显受压变薄,内外腺间大多可见弧形结石回声。3讨论前列腺增生症常发生于老年男性,属增生性、瘢痕性改变,冃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人体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的平衡失调冇关。要诊断前列腺是否增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前列腺的解剖结构oLowsley于1912年将前列腺分为5叶:前叶、中叶、后叶和两侧叶,国内医学院校教科卩一直沿用这一分叶方法,但学术界对这一分叶方法存在争议;1954年,Frank将前列腺分为内腺和外腺;1986年,Me-neal将前列腺纟R织分为中央区,外周区和移行区,移行区相当于Frank分区法的内腺区。目前,后两种分法在临床上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可。正常前列腺各径线的值大致为: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内外腺比例约为1:1⑶。内腺是良性前列腺增半的惟一部位[3]。前列腺增生时,内腺增大,外腺受压,内外腺比例为2.5:1〜7:1或以上[4]。连雪等[5]研究超声诊断前列腺增主的标准:①首先是反映前列腺增生纟R织学变化的结构改变,主要为内腺(以移行区为主)的体积增人和增生结节的出现;②前列腺形态的变化;③前列腺体积;②及③两项均不作主要条件。超声可较清晰显示前列腺的轮丿郭及增生结节,以内腺的大小和内外腺的比例为指标,反映了前列腺增生的本质。本组病例,中、大BPII两组体积及内外腺比值均大于正常组,超声易于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