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胃平滑肌肉瘤临床治疗与效果观察程鑫郝代钧林秋菊(山东省青岛市肿瘤医院山东青岛266042)【摘要】胃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腹痛、腹部肿块、出血等。目的:观察胃平滑肌肉瘤临床症状,总结治疗措施,提高术后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18例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效果与观察。结果:16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大出血导致休克。口例上腹包块门例,12例无规律性上腹痛,14例贫血。12例上腹部CT,9例胃实质性包块。结论手术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法。肿瘤转移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无关。【关键词】胃平滑肌肉瘤;病理改变;内镜;手术探查;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40-02胃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腹痛、腹部肿块、出血等。胃平滑肌肉瘤多从胃固有肌层发生,较为少见,仅占胃内瘤的20%,性别差异不大,平均年龄为54岁。胃平滑肌肉瘤起源于肌层的平滑肌组织,亦有极少数起源于黏膜层或血管肌层,少数可由胃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是胃内最常见的恶性非上皮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误诊、漏诊率高。木文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木院18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胃平滑肌肉瘤,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木院18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胃平滑肌肉瘤,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2・75(平均60.5)岁。1.2方法冋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临床特征。2.结果2.1临床表现16例上消化道出血(88.9%),2例大出血导致休克(ll.l%)o11例上腹包块(61.1%),13例无规律性上腹痛(73.2%),14例贫1111(77.8%),2例幽门梗阻(11.1%).术中4例见病变位于胃底(22.2%),11例病变见于胃体(61.1%),3例病变见于胃窦部(16.6%,4例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22.1%),14例大于5cm(77.9%)o9例腔内型(50.0%),腔外型5例(27.8%),混合型4例,出现症状到手术病理确诊为1-8年(平均周期为2.5)。2.2放射学及内镜检查9例上消化道锁餐(50.0%),5例诊断为胃癌(27.8%),2例患者诊断为胃溃疡(38.9%),2例未发现病灶(ll.l%)o13例患者上腹部CT,9例患者胃实质性包块(50.0%),其中:3例患者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16.7%),2例患者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2例患者诊断膜头占位。16例做胃镜检查并取活检,仅3例确诊为胃平滑肌肉瘤(22.5%)。2.3肿瘤发生转移情况CT检查及手术中观察可见,3例发生转移(占16.7%),其中:1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例患者发生瘤体周围淋巴结转移。2例肿瘤《5cm,2例>5cm,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肿瘤转移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无关。3.讨论胃平滑肌肉瘤为比较常见的恶性非上皮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占胃肉瘤的30%左右,占胃恶性肿瘤的3%以内,与胃癌和淋巴恶性瘤比较发病率更低,在临床表现上特征性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与消化道溃疡、胃癌以及幽门梗阻混淆,误诊是其生存的关键因素。胃平滑肌肉瘤多发病于胃体上部,与胃癌好发部位正好相反,单发或多发,生产分为三种类型,胃内型、胃外型,混合型。早期发病功能影响小,晚期由于出血或并发贫血、上腹部包块才会就诊。肿块出现较人但很少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可达91.7%。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块以及胃腔的形态,是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胃镜下可以看见肿物出现,通过活检钳接触,较固定,体现一-定的韧性和硬度,表面比较粗糙。肿物表面出现溃疡、糜烂出血等证照,尤其形成穿凿样或脐孔样溃疡对诊断有意义,可采取活检术明确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依靠内镜也会出现误诊,内镜下区分平滑肌肉瘤与胃癌隆起比较困难。本组手术前病理确诊只有3例,仅占22.6%,如果胃镜发现胃壁有压迹,局部胃壁形态有改变,胃腔内又无明显软组织肿块突入时,应配合CT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胃平滑肌肉瘤病理改变主要在黏膜下,普通活检钳只有25%可达黏膜下层,因此单纯依靠内镜活检是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