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石红梅1宋清荣2(1河南省安阳市卫生监督屮心455000;2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科455000)【屮图分类号】R734【文献标识码】A【】1672-5085(2013)30-0155-02【摘要】目的丫解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后栓塞性疾病屮的作用。方法将同期住院的640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每口1次,连用5d,观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胸液量(即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危险,较为安全可靠。【关键词】低分子量肝素胸部恶性肿瘤胸液量血栓性疾病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栓塞性疾病屮的作用,我们于2009年1月至2008年10月将同期住院的640例食管癌、贲门癌、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液量即手术后出血情况、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报告如卜:1.资料与方法1.1分组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术前无各种血栓性疾病行开胸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肺癌(一侧肺全切除者除外)等同期住院的患者6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棊础上术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1.2一般资料治疗组男201例,女119例;年龄50〜78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食管胸上段癌31例,食管胸中段癌136例,食管胸下段癌56例,贲门癌62例,肺癌35例。对照组男189例,女131例;年龄50〜72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食管胸上段癌35例,食管胸中段癌137例,食管胸下段癌52例,贲门癌65例,肺癌31例。1.3治疗方法自术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低子肝素钠针4000〜6000或低分子量肝素钙针4100〜6150,每日1次,连用5d。1.4统计学方法对术后总胸液量、并发症及血栓性疾病发生例数进行统计。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该组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精确率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2.结果2.1两组患者术后胸液量比较:两组术后胸液量计量均为正态分布,方差齐同(F=2.776,P》0.05),采用t检验,t=1.775,P》0.05。治疗组胸液量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表1):表1两组术后胸液量比较(ml)2.2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情况:治疗组患者术后无血栓性疾病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11例,发生率为3.4%(11/320);死亡3例,死亡率为0.9%(3/320)。其中脑梗死3例,死亡1例;肺梗塞4例,死亡2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治疗组发病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比较差异冇显著性(P《0.01)。2.3术后其他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表2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讨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较高,引起血栓形成的机制有多个方面:血小板的激活;肿瘤细胞的促凝活性;肿瘤细胞的纤溶活性;血管形成与止凝血系统成分的关系[1];治疗肿瘤的各种措施,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和骨髓移植均可引起机体的高凝状态[2】。手术可激活凝血系统,加之术后患者卧床不动,其较非手术的癌症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增加2〜3倍[3]。国外研宄表明,肿瘤患者出现潜在致命性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增高,如果没有常规的预防措施,患者发生致命肺栓塞的危险则增加4倍[4]。以往胸部肿瘤开胸手术患者由于创伤大,术后多不行抗血栓治疗,其至使用止血药物,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低分子量肝素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己逐渐引起重视[1】,术后应用抗血栓治疗预防术后血栓性疾病愈来愈多,对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者,应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5】。由于低分子量肝素分子链较短,抗血栓形成活性强而持久,而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则较弱。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手术创面大、术后渗血多,抗血栓治疗会增加术后渗血风险。我们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4000〜6000或低分子量肝素钙针4100〜6150,每日1次,连用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