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通风柜着火事故的剖析张保江(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山子833600)通风柜是化验分析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风设施。通风柜常用于存放易挥发的有毒有害试剂、化学品及样品,亦常用于在化验分析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腐蚀性、刺激性气体的分析项目。后者常有加热过程相伴随,使得着火事故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现对一起通风柜着火事故进行剖析及探讨,以引起同行的关注与借鉴。1事故简况1999年6月2日13时30分,独山子石化公司某化验室正在进行聚乙烯、聚丙烯灰分分析的分析间(307室)通风柜发生着火,烧毁通风柜一个及通风管道等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60元,无人员伤亡。事故在分公司所属分厂内影响较大,教训非常深刻。2现场概况211事故房间(307室)直通走廊的门在着火前为锁闭状态,着火后此门打开,门玻璃碎落。隔墙上的门为打开状态。212307室、309室及过道被浓烟不同程度地熏黑。213烧毁的通风柜及通风管道为淡黄色,均为普通玻璃钢材料,主要成分为:玻璃丝和环氧树脂。玻璃钢质。通风管口径为30cm,通风管亦为玻璃钢质。柜体台面以上部分烧毁,柜体门玻璃碎落,与柜体相连接的3楼、4楼通风管道烧215通风柜台面上有两个1000W电炉,一只位于台面中央,电炉上未放任何东西,电炉未与电源连接;另一只电炉距通风柜壁17cm,电炉上放有4只白色坩埚,坩埚完好无损,内剩未烧完的物料,坩埚未位移,电炉与电源相连接。3着火原因分析通过现场观察和事故调查,运用“三圆环”理论和燃烧的三个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三个子系统对着火原因加以分析讨论。311“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因素31111人员违反了加热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加热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当人员离开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6月2日,当班操作人员进行煅烧聚乙烯、聚丙烯样品时,没有进行全过程监控,离开加热现场到另外的房间进行其他工作。31112操作人员思想麻痹(1)从未想到本岗位会着火(事后口述)。(2)长期未对本岗位通风柜清理过炭黑(1995年曾经清理过)。(3)岗位巡检制落实不够,在进行其他工作时未亲自或安排他人进行加热现场巡检或监214烧毁的通风柜长120cm,宽75cm,高85cm,台面上铺有2cm厚的1块钢板,柜体为事故分析与报道·90·化工劳动保护2001年3月第22卷第3期控。系统,并以三个圆分别表示这三个子系统,那么,每两个圆交叉的部分为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三个圆交叉的部分就为高事故几率区(如图1)。从以上分析可知,三个圆(子系统)交叉,各个因素组合,构成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即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使此(4)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其他工作时在听到异常响声(关玻璃门声,可能为通风柜门玻璃炸裂声),未及时巡检查看(事后口述),延误了发现火情及扑救的时机。(5)人为关闭307房间直通走廊的门,延误了发现火情及扑救初期火灾的时机。312“机(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因素31211按分析方法要求:用1000W电炉加热煅烧,为明火加热。31212通风柜柜体及通风管均为玻璃钢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玻璃丝和环氧树脂,是一种易燃材料,其氧指数为1918,燃点为346℃,遇明火和高温易产生燃烧。31213通风柜安装不符合GBJ162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13110条,第913112条规范要求:“通风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处每层水平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应设防火阀,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31214通风柜为1994年安装,投用已近6年,长期烘烧已出现老化现象。31215通风柜长期用于加热煅烧聚乙烯、聚丙烯产品的灰分分析,内壁及通风管壁吸附了一层极易燃烧的炭黑。31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方面的因素31311加热电炉与通风柜壁较近,为17cm。1000W电炉在工作状态时其温度可达800~1000℃,其周围20cm范围内的辐射温度可达450~700℃,超过了柜体材料的耐温范围。31312分析加热过程中通风柜一直处于运行状态,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涌入柜体内及通风管道内,助燃物非常充足。根据“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员处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或者是由于自图1人—机(物)—环境系统示意图4结论综上所述,以上“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