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R772.6A1672-5085(2010)28-0018-01【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1~3天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经口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微量喂养静脉营养随着产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展,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1]。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在危重疾病期间,营养物质的及时合理补充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在对营养需求的迫切性及对营养供给的耐受性之间找到最佳切入点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为此,我们对60例早产低出重体重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住我科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胎龄30±3.0周,男18例,女12例,平均体重1300±110kg,对照组,30±2.5周,男16例,女14例,平均体重1318±150kg。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早产原因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病例:患儿有明显的胃肠道解剖学异常,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禁食患儿。1.2治疗方法观察组:按照患儿成熟情况不同而采取直接喂哺法、滴管喂养和胃管喂养。生后1小时内先喂5%葡萄糖注射液1m1如无呕吐、腹胀等症状,改为早产儿配方奶1m,q2h,增加奶量时必须评价其耐受性。对照组患儿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两组患儿,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根据早产儿管理指南养需求:①能量摄入:生后第1天30kcal/(kg·d,)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d),直至100~120kcal/(kg·d)。②脂肪、糖、蛋白质需要量按比例分配。③其他: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2]。1.3监测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1.4统计学处理采取CLIS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ver1.0版进行统计处理。3讨论新生儿营养的目的是保证其从生前到生后生长过程的顺利过渡,是新生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去对NEC的恐惧,人们对早产儿常经验性采用延迟开奶的喂养方法。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开奶与NEC并无必然的联系,多数新生儿专家认为,早产儿越早开始胃肠营养,越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国外学者发现生后6天仅接受静脉输液的高危早产儿,由于失去经胃肠喂养机会,其促胃液素和胃动素未见明显升高[3]。微量喂养可使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发生变化,从而对胃肠及代谢的发展提供一种刺激,以加速胃肠功能的成熟,虽然营养极微,但可加速向胃肠喂养的转变,尽早形成代谢的独立性。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天就会出现肠粘膜萎缩和乳糖酶缺乏。若静脉营养的同时早期加用肠内微量喂养,有助于促进胃肠动力成熟和改善对喂养的耐受性。因此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患儿,同时经过肠道内、肠道外补充营养即部分静脉营养(TPN),可避免因摄入不足而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及全身衰竭。本观察组患儿在初期以微量喂养并静脉营养,病情明显好转时逐渐以胃肠喂养为主,最后完全过渡到胃肠喂养,结果观察组每日体重增加均值,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及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观察组出院时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参考文献[1]王丹华,丁国芳,董梅.极低出生体重儿前后五年救治情况比较,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41.[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88-191.[3]黄东明,杨华姿,高建慧.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新生儿科杂志,2002,17(4):145.-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