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59例原发性卵巢肿瘤病理及临床治疗效果(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266041)【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卵巢肿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理特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行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0〜3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腹部包块、腹胀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症状(P<0.05)。左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与双侧分布率(P<0.05)。59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47%。59例患者术后半年及1年的生存率为88.14%、76.27%。结论:成年妇女需定期进行体检,在必要时应行相关临床检查,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关键词】原发性;卵巢肿瘤;病理特点:预后【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8-044-02卵巢肿瘤指的是发生在卵巢部位的肿瘤,为女性生殖器的常见性肿瘤[1]。为了进一步对原发性卵巢肿瘤的病理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共收治59例原发性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年龄为17〜64岁,平均年龄为(29.5&plUSmn;2.7>岁。肿瘤位置:左侧卵巢27例,右侧卵巢22例,双侧10例;肿瘤直径为2.6〜12.4cm,平均直径:为(4.38±1.73)cm,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并发症。纳入标准:①未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肾等器官疾病;②经B超、CT等影像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②无法耐受手术者。1.2诊断及治疗方法1.2.1诊断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对病理切片进行复查。对肿瘤标本以甲醛(10%)进行固定。行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切片感染及镜下观察。1.2.2手术方法①协助患者取脚高头低位,倾斜角保持在20°〜30°,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切U。腹腔内的CO2压力为10〜12mmHg,呼吸末CO2分压为32〜35mmHg,血氧饱和度为98%〜100%。在气腹建立之后,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以剪刀将卵巢肿瘤包膜剪开,将肿瘤剥出装袋取出。对肿瘤直径超过8cm患者,以穿刺针抽吸之后将囊肿剥出,对根部进行双极电凝切断。1.3观察指标术后对患者行1年随访,观察并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治疗效果。1.4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年龄资料本研究59例患者中,<19岁3例(5.08%),20〜39岁40例(67.80%),40〜59岁9例(15.25%),≥60岁7例(11.86%)。20〜3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临床症状本研究5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下:腹部包块34例(57.63%),腹胀腹痛40例(67.80%),腹部积水18例(30.51%),持续发热14例(23.73%),阴道出血7例(11.86%)。其中腹部包块、腹胀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症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病理特点①59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I级27例,II级15例,III级17例。②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6〜48cm:0〜10cm者13例(22.03%),11〜20cm者18例(30.51%),21〜30cm者16例(27.12%),〉30cm者12例(20.34%),不同直径肿瘤所占比例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③肿瘤部位:左侧39例(66.10%),右侧6例(10.17%),双侧14例(23.73%),左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与双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肿瘤良恶性:良性22例(37.29%),其中左侧12例,右侧3例,双侧7例。恶性17例(28.91%),其中左侧12例,右侧1例,双侧4例。交界性20例(33.90%),其中左侧15例,右侧2例,双侧3例,组间比较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表面上皮-间质肿瘤25例(42.37%),生殖细胞肿瘤27例(45.76%),性索-间质肿瘤4例(6.78%),转移性肿瘤1例(1.69%)。2.4治疗效果5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1年的随访,22例良性肿瘤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1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行免疫治疗、化疗及放疗。59例患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