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记分卡的发展趋势:由多维到多层次在20世纪80年代前,基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财务评价几乎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财务成果作为评价准则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日益凸显[1]。随着竞争的加剧,经营者不仅要求业绩评价体系能系统地反映企业前一阶段经营活动的效果,同时也要求业绩评价系统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综合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寻找出绩效动因,有效地预测未来及引导结果。而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是无法满足这种要求的。在这种大环境下,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也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向基于战略管理的业绩评价研究方向发展。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诺顿[2]创立了平衡计分卡(BSC,BSC采用衡量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因素方法,将企业战略目标或使命转化成具体的目标和评估指标,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而且从动态战略管理的高度,将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市场环境、组织创新发展等统一纳入和整合到企业绩效评估系统中,把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控制、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种基于四维综合平衡的战略性绩效评估系统[3]。它不是公司所有衡量指标的全面概括,也不是所有战略、财务和运营衡量指标的替代品,而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将任务和战略转化为目标和衡量指标,并衡量全面经营业绩的工具和流程[4,5]。总之,平衡计分卡以战略为中心,强调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存,是一个知识交流和沟通的学习系统[6]。平衡计分卡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将企业业绩评价的内容由单一的财务方面,扩展到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但目前国内外对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多集中在企业整体层面上,没有考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将其进一步向下分解。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实体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由组件构成的系统,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系统各单元(部分的功能和由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的内部组织单元是构成企业整体的组件,又是由其内部员工及其活动构成的系统,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桥梁。企业的内部组织单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及某些紧密联系的业务构成的,为了完成企业整体的战略与目标,拥有特定多层次平衡计分卡体系研究———由企业整体层面到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体系张禾,李媛,曹建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有效的业绩评价工具。基于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提出了适用于企业整体以及内部不同类型和层次组织单元的平衡记分卡体系,并对各层次平衡记分卡的内容、结构、相互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内部组织单元;多层次;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908-0073-04收稿日期:2007-12-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471038作者简介:张禾(1964-,女,陕西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李媛(1983-,女,河南洛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曹建安(1963-,男,陕西延川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会计学。第26卷%第8期2009年4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Vol.26No.8%Apr.2009[3]徐建中,荆玲玲,陆军.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191-194.[4]范宪.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球论模型剖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7-50.[5]刘元芳.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的耦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6]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12:22-24.(责任编辑:赵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的具体目标,且有相对独立的领域、部分或分支。它是介于企业内部,连接企业战略与员工个体的一种组织形式。虽然在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内部组织单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组织单元。目前平衡计分卡不能突出内部组织单元的职能及特色,缺乏内部组织单元等不同层次平衡计分卡的支持,大大降低了企业整体平衡计分卡的可操作性与系统性。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