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诊断及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诊断及治疗中图分类号:R7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34-01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Wilsondisease,WD),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肝病,估计在大多数人群中发病率为1/30,000[1],中国人中发病率高达1/10,000o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疾病,导致铜在体内代谢障碍并沉积,从而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震颤,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s,K-F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临床表现。然而,本病若及时诊断、治疗,可以将病变减少到很低的程度,大大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本病的基因检测检出率较高,且能进行产前诊断。本文对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诊断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大患者、医生对本病基因诊断的了解。ATP7B基因及其突变WD的致病基因为ATP7B,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3ql4・3),长约7・5kb,含21个外显子,编码P型铜转运三磷酸腺营酶,其功能主耍是负责铜转运,当基因发生突变时使其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使铜离子在特定的器官和组织沉积而致病[2]。ATP7B蛋白主要表达于肝、肾、胎盘组织当中,不同组织中,ATP7B基因具有不同的剪接方式[3]。ATP7B蛋白符合P型铜转运三磷酸腺昔酶的一般结构特点,具有TGEA模序、DKTGT模序、TGDN模序,以及连接ATP结合区与参加阳离子结合和转导的跨膜区的保守功能域MVGDGVNDSPoATP7B蛋白的N-端具有6个铜结合模序(GMTCXXC)。目前报道的ATP7B基因突变超过千种,其中80%以上为替代突变(substitution)□这些突变中,有的导致基因功能缺失,有的降低蛋白活性,有的其至产生毒性。不同的人群,基因突变的分布明显不一致。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类方法,一类检测点突变及小片段的插入、缺失突变,一类检测大片段的缺失改变,最后是连锁分析。针对点突变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直接基因测序或者DGGE、SSCP、DIIPLC、IIRM等基因筛查方法联用基因测序,对ATP7B基因的21个外显了进行检测。SlavkaVrabelova等研究了200个不同白人家系(捷克173,斯洛伐克27)的227位患者,发现在所有检测到的突变类型中,最常见的为IIislO69Gln,占57%,其它常见的还有3404delC、Trp779C>Arg778GlyoManojS.Nanji等对21个不同的Fl本人患者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了28种不同的单倍体型,在所有发现的致病等位基因,出现最多的为Arg778Leu,占12%,然后为一种移码突变,1299insC,占7.1%,然后为Pro992Leu[4]oChloeMiuMak等研究了65个不同家系的香港中国人患者,发现其中最为常见的突变为Arg778Leu,占17.3%,Pro992Leu,占13.4%,I1148Thr,占8.7%,Thrll78Ala,占5.5%[l]oChloeMiuMak等发现了一例突变Glnll42His、Ilell48Thr的复杂杂合子。DedoussisGV等报导了一例突变Ilell48Thr、Glyll76Arg的复杂杂合子[5]。尽管上述方法的检出率高,但是由于ATP7B基因具有21个外显子,因此检测手段繁琐,成本较高。少数学者尝试建立了针对某种人群常见位点的筛查办法,可能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ChloeMiuMak等建立了一种实时扩增阻滞(real-timeampl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RT-ARMS)技术用來快速检测ATP7B基因突变的方法,理论上可以同时检测到28种常见突变[6]o少数患者的突变为大片段的缺失突变,无法用测序等方法检测到。此时可以使用MLPA技术进行检测。目前提供MLPA试剂的主要就是MRC-Holland公司(www.省略)。目前没有采用MLPA方法检测WD的研究报告。连锁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当患者家庭的致病突变不明确时,对患者家系进行风险家属的检测、携带者检测、产前检测[2]。D13S301.D13S314.D13S316三个位点较为常用,联用这三个位点对于90%的家庭可提供有用信息。ChloeMiuMak等利用该三个位点对65个患者及其家庭成功地进行了单倍体型分析。基因型-表型关系Gromadzka等(2005)研究了142个波兰的WD患者,发现携带1个或者2个截短突变的患者,和对于携带两个致病性错义突变的患者而言,其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更低,发病年龄更早[7]。而首发症状与突变类型之间却没有发现有相关性。Luoma等(2010)通过酵母模型对12种ATP7B基因错义突变进行了研究,认为L1043P.G1000R、G1101R.I1102T.V1239G、D1267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