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055929350(2002)0920027205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发展方向山仑1,邓西平1,2,康绍忠2(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摘要:通过对国外旱地农业成功经验和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回顾与现状分析,认为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生产力为目标,在协调、优化和永续利用农业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以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基因资源的潜力开发为中心的旱地农业科学技术体系,服务于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食物、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培育节水品种、实施有限灌溉、推广生物节水和抗旱化学调控等若干技术选择。关键词: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阶段;生物节水;技术选择中图分类号:S27311文献标识码:A1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及农业生产现状半干旱地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类型和重要的农业区域,其特点可归结为:(1)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的土壤侵蚀和频繁的干旱在同一地域每年之中交替发生。如我国西北黄土丘陵即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多数地方年降水量300~550mm,土壤侵蚀模数达5000t/km2·年以上。(2)天然植被、人工草地和旱作农业并存是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林业受到地域降水的限制,只能局部发展,因此其成功的经营往往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以增强生产的稳定性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常农牧业产值约各占一半。(3)由于降水量尚处在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的范围之内以及土地利用的多方向性等因素,往往在人口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盲目开垦土地,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引发人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化,使得本来就很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1。尽管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生产仍然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在耕地不断减少和人口持续膨胀的形势下,由于该地区土地广阔,开发潜力大,是进一步解决世界性农业问题的关键地区,一些国家已在这类地区建成了重要的粮畜供应基地。国际上治理、开发半干旱地区的成功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寻求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工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技术。这种因地制宜的关键技术,在美国中西部可归结为“少耕覆盖”,澳大利亚南部为“粮草轮作”,在以色列可称之为“节水集约耕作”,而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以水平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有利于增产,在一定发展阶段起到了关键技术作用。上述这些关键技术的核心都在于防治土壤侵蚀,促进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我国是世界上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较大的国家,旱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215%,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的15个省区。农业生产条件不稳定的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17%,年降雨量在300~550mm左右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实施区。其收稿日期:200120521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708);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山仑(1933-),男,山东龙口人,主要从事旱区农业研究。—27—---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单位(667m2)产量低于150kg,不少地方还在100kg以下。我国半干旱地区的耕地面积约有2000万hm2,在我国21世纪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未来中国粮食问题的希望之寄托。但是目前该地区的灌溉面积仅为2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其中典型半干旱地区,如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灌溉面积不足10%,单产仅为全国平均的三分之一3。我国以黄土高原为中心的半干旱地区与国外同类地区相比有许多对农业发展不利之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人口密度大,二是坡耕地比例高,三是土壤肥力低下。因此,国际成功经验只可作为参考,我2我国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发展阶段及主要措施概括而言,本地区旱作农业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1)传统旱作农业阶段;(2)兴修基本农田阶段;(3)以增施化肥和更新品种为主要措施的阶段;(4)新阶段。以黄土高原为例,这几个阶段的大体时期和产量水平依次为:1949~1964年,450~750kgΠhm2;1965~1983年,900~1200kgΠhm2;1984~1995年,1500~1800kgΠhm2;1996年至今,少量地块产量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