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16/24)(PO.05)o结论: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关键词:中草药内服灌肠慢性结肠炎【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08-01慢性结肠炎是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肠道炎性水肿、溃疡和出血病变,具有慢性、反复性和多发性等特点[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脓血便或粘液便,腹痛,肠鸣和里急后重等,结肠镜下可见肠粘膜有多发浅溃疡伴充血水肿,或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粘膜血管模糊、偏粗,或附着脓性分泌物,或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多变钝或者消失,排除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慢性血吸虫病等疾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2-63岁,平均(41.28±5.48)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7.63±0.73)年。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1.29±5,62)岁;病程1-10年,平均(7・35±0.66)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病情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毗噪(SASP)口服,lg/次,4次/d;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秦皮止泻汤(秦皮20g,败酱草30g,黄连10g,黄柏15g,蒲公英30g,石榴皮20g,金银花30g),煎煮后取汁150-200mL保留灌肠,1次/d,内服健脾消炎汤(党参15g,淮山药15g,白术15g,黄茂30g,炒扁豆15g,茯苓15g,木香6g,莲子10g,甘草5g)加减治疗,1剂/d,分三次服,随证加减。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评价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示肠粘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肠镜示肠粘膜轻度炎症反应,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病变均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二(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设检验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16/2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o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卩〈0.05)。具体见表1。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讨论慢性结肠炎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直肠及结肠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粪便中带脓血或粘液,西药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氨毗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副作用严重,停药复发率高。在治疗上标本兼顾,遵循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原则,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消除炎症和溃疡,减少并发症及预防复发[3]。在中医学中,慢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是脾肾两虚、湿热阻滞大肠,属本虚标实之证。研究表明,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4]。内服中草药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肠炎性病变的修复,控制结肠的炎症反应,同时解痉止痛及收敛作用较好。灌肠药液在肠内停留时间长,药物能充分发挥功效而直达病灶,联用口服中草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更佳。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O.05)o提示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综上所述,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黄...